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抄底者”安博凯,与失语的本土文旅

作者:品橙旅游

2025年9月,韩国最大私募基金安博凯(MBK Partners)完成了对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收购。

【品橙旅游】当前,一边是部分昔日明星文旅项目光环褪去陷入沉寂,本土玩家无人愿意接盘;另一边,则是国际资本携重资,有选择性地入场。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25年9月,韩国最大私募基金安博凯(MBK Partners)完成了对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收购。这个曾耗资巨亿、又深陷破产重整泥潭的项目,在易主更名为“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后,竟在试运营期间创造了客流与收入的双重飙升,引起行业轩然大波。

有人惊呼“狼来了”或者“外资抄底中国文旅资产”!外资的“抄底”,表象是资本流动,实质是市场对低效资产的清退与对优质运营能力的重新定价。因此,本土资本最紧迫的课题,并非抗拒趋势,而是如何迅速掌握这套新逻辑——即精准识别具备“改造潜力”的资产,并培育能将其盘活的运营内功。

微信图片_20250929150055_308_2
©即梦AI制作

从“弃子”到“网红”  

苏州阳澄湖畔,曾耗资35亿元打造的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如今挂上了“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的招牌。

时间线回拨至2011年。

彼时,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决意布局实景娱乐,将电影IP延伸至线下,并将其定位为公司的第二大业务板块,野心勃勃。同年7月,华谊苏州公司成立了,并在随后几年追加投资,使其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2015年,号称总投资35亿元、规划有34个游乐项目、11场演艺秀的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正式动工。

2018年项目盛大开园,华谊兄弟王忠磊在典礼上宣称这是“构建大娱乐生态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现实很快击碎了梦想。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项目迅速陷入了国内许多大型文旅项目常见的“开业即巅峰”的魔咒,并很快陷入连续亏损的泥潭,华谊兄弟不得不在2021年出售华谊苏州公司14.29%的股权以缓解压力。

但颓势未能扭转。至2024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其破产重整申请,评估报告确认其资产已无法偿付债务,其资产的快速变现价值已远低于债务规模。曾经的明星项目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其中,初步审查确认华谊苏州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8.57亿元,待确定债权8.30亿元。而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项目评估市场价值约为19.95亿元,快速变现价值仅约为10.40亿元。

正是这个看似烫手山芋的项目,进入了安博凯的收购视野。2025年,安博凯旗下的海合安文旅作为重整投资人介入,不仅承接了复杂的债务关系,更关键的是,注资超过1亿元进行了改造。引入风靡的“奶龙”IP、打造《状元归来》沉浸式戏剧、构建“阳澄星光夜”夜间旅游产品线。

从结果上看,改造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2025年暑期试运营期间,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单日客流突破2万人,收入同比增长68%,与昔日门可罗雀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大项目投资泡沫退去后,能留住游客多消费一小时的资产,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摄图网_500682838_挥舞双手的人群(企业商用)
©摄图网

安博凯的中国棋局

安博凯并非首次出手。

其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是2009年联合高盛投资日本大阪环球影城(USJ)。当时USJ刚从环球影业剥离,经营困难。安博凯持有8年间,通过本土化运营与内容创新,从约750万人次攀升至近1500万人。2017年退出时,该项目的估值已达约45亿美元,安博凯获得了超过3倍的投资回报。

2021年,安博凯以约65亿元收购海昌海洋公园旗下武汉、成都、天津、青岛四大核心海洋馆资产,并控股郑州在建项目,构建了统一的运营平台“海合安”。加上此次接手的苏州项目,其在华控制的文旅项目年客流量已超1200万人次,悄然成为中国文旅市场不可忽视的玩家。

这不是零散投资,而是拼图式布局。

更值得玩味的是其在交通出行领域的布局。安博凯参与私有化一嗨和神州两大租车巨头。在2019年,安博凯就参与主导完成了对一嗨租车的私有化收购。紧接着,在2021年,安博凯便率先以大幅溢价完成对神州租车的私有化,在当时瑞幸风波冲击和疫情导致估值低谷时,果断拿下了这家中国最大的租车平台。此举使其一举掌控了中国租车市场的两大核心资产,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连接机场、高铁站与旅游目的地的关键交通入口。

本土化叙事与退出通道仍有待验证

尽管开局良好,但安博凯模式在中国市场的长远成功,仍面临两大核心考验。

一是深度本土化运营的持久挑战。主题公园乃至整个文旅产业的灵魂,在于与游客建立深厚的情感与文化联结。引入“奶龙”IP和打造《状元归来》剧目,是出色的开局,但这仅仅是开始。安博凯能否持续地、精准地把握中国家庭消费习惯的变迁,理解在地文化的精髓,并最终孵化出具有自主生命力的原创IP和内容体验,而非长期依赖引进或简单复制其在日韩的成功经验,这将决定其品牌能否在中国市场扎根并赢得长久口碑。

二是资本最终退出的不确定性。私募股权基金的本质是“买入-提升-卖出”,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上市(IPO)或战略出售实现资本退出并获得回报。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下,跨境资本在中国大规模资产的退出路径上面临着诸多变量,包括外汇管制、监管审批流程以及市场情绪波动等。安博凯如何为其日益庞大的中国文旅资产包(包括海洋公园群、主题乐园及潜在的关联资产)设计一条清晰、顺畅且回报可观的退出通道,将是对其战略远见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一次实质性压力测试。

与安博凯入局“抄底”中国文旅资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西垣曲历山景区第三次流拍,起拍价较评估价已腰斩;江西青龙岩景区资产历即将上演第四法拍,这些曾被视为”坐地收钱”的稀缺景区资源,如今在中国司法拍卖市场上遭遇寒冬。

安博凯的闯入,其意义远超一桩交易。对于本土玩家,这不仅是“狼来了”的竞争警示,更是一场深刻的价值认知反思。

(梁青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抄底者”安博凯,与失语的本土文旅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