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后疫情时代:解构入境旅游产业互联网

作者:品橙旅游

入境旅游随着改革开放潮流乘势而起,初期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国家外汇储备。政府牵线搭台,出钱出力,让有限的几家国有旅行社走出国门,向海外各老牌组团社推介中国。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为最具特色的线路产品为基础,得益于欧美旅游行业当时的成熟体系,几家旅行社搭建起了持续几十年的销售渠道,维持至今。

一、入境旅游产业链的现状

门槛:

入境旅游随着改革开放潮流乘势而起,初期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国家外汇储备。政府牵线搭台,出钱出力,让有限的几家国有旅行社走出国门,向海外各老牌组团社推介中国。以北京、上海、西安、桂林为最具特色的线路产品为基础,得益于欧美旅游行业当时的成熟体系,几家旅行社搭建起了持续几十年的销售渠道,维持至今。

纵观近三十年入境旅游的发展形态,会发现这个行业比起更多传统行业更加传统;因为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他们是同一拨人——中国各大学院校语言专业人才。

入境旅游的第一个门槛是语言,这导致了进入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只会是一类人:中国各大学语言专业毕业人才。

其他有语言优势的人(海外归国人员、自学外语的人群),语言只是他们的第二或者第三技能,他们自身有更强的技能优势从事其他更高薪的行业。

人才流通的不顺畅让入境旅游行业成了一个有外语能力的跨界者不屑于跨界的行业,一个无外语能力的跨界者跨不了的行业。这也造成了这么多年过去,入境旅游行业比传统行业更传统的根本原因之一。

时代:

在入境旅游的整个产业链条结构中,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海外组团社时代、搜索引擎流量时代、TripAdvisor时代;有意思的是这三个时代代表着需求端流量的变迁,但在供应端围绕线路产品和地接导游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海外组团社时代,以海外组团社—国内上游旅行商—目的地小地接社—地接导游的层级构成。

随着搜索引擎流量时代的到来,有国内上游旅行商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发现机会,做独立网站展示产品。以桂林海纳和西安马可波罗为代表的开始做真正意义上的组团社,以目的地小地接社—地接导游两个层级分发。

随着TripAdvisor为代表的点评网站兴起,部分旅行社和一线导游开始在TA上传线路产品,游客开始和他们对接,线下预定。随着订单增加,这些旅行社和导游(以挂靠到某个地接社的形式)开始自建独立站组织收客,也是以目的地小地接社—地接导游两个层级分发。

断层:

入境旅游从业者抓住了改革开放的红利、搜索引擎的红利、点评网站的红利,却在失去着社交媒体时代的红利。

1、进入入境旅游行业的新人越来越少,语言专业毕业生更多地选择了其他行业,没有其他行业人才跨界进入。

2、行业从业者年龄偏大,思维越来越固化,接受新事物能力在下降。

上面两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入境旅游人才越来越少。

二、入境旅游需要做好产业互联网

入境旅游产业怎么互联网化?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明白产业互联网需要哪些基本的认知能力。

首先需要有对产业的洞察力:

1、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痛点、价值诉求、运作规则有清楚的认识;

2、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有前瞻意识;

3、行业的资源整合能力。

其次需要对互联网生态的洞察力:

1、对技术应用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2、了解互联网生态的平台法则;

3、良好的规模化运营管理能力。

入境旅游产业应该是最早实现互联网化的行业,却因为人才流通不顺畅,导致供应链端固化,促使整个行业一直处在互联网边缘。供应链端产品持续了几十年的形态,以长线多天多地为主。这样的旅游产品需要地接社人员和需求端客户花费长时间反复沟通、协调,而且这样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想深度体验目的地的游客。

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产品会越来越被淘汰。因为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数字化,数字化的特点是:高效、便捷。

入境旅游最核心的价值是地接导游,地接群体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形状,服务质量也跟随金字塔形。根本原因在于旅行社、地接社都没把一线地接导游当成公司的核心价值。他们有很强的语言属性,毕业之后进入这个行业本该在语言优势情况下发挥更大的特长。但是旅行社并没有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导致这个行业的人才越来越凋零。

这个行业少有跨界人才进入,行业内的人又不懂技术,导致在技术层面,入境旅游还停留在2005年前的网络时代。特别是支付方式和网站展示方式已经被彻底淘汰。固化的思维导致认知不足,接待着外国游客,核心还是中国人的思维。

推动入境旅游产业互联网数字化,需要集中在几个核心点:

1、体验产品碎片化:

开发更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生活体验的碎片化旅游产品。呈现方式更简洁、线上化,便于游客直接选择,减少彼此的人工沟通成本。

2、支付体系数字化:

现有的支付体系足以支撑在线支付,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让收单、结汇数字化;实现全程无线下环节,退订全自动化。

3、国际化人才培养:

和大学各语言学院合作,培养入境旅游产业人才;地接社把导游当核心价值,培养导游在产品开发(目的地内容挖掘)、语言服务、营销等多方面技能,成为一个多面人才。

4、社媒营销规模化:

这是一个新媒体时代,远远超过搜索引擎时代的影响。应用好新媒体,利用好地接社核心资产,实现DOL(Destination Opinion Leader)规模化,实现DOL—流量—平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入境旅游产业互联网之平台企业如何破题?

产业互联网主要是基于双边市场理论,构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化。平台的演化主要是从自营平台向供应链平台到产业平台的三段式进化。

产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于“建”,入境旅游通过纵向自营体系建立产品开发流程化和模块化,内容生产体系化和多样化,地接服务标准化和规模化,从而实现服务端供给标准化。通过长时间积累形成品牌和效率的势能差,再横向发展,整合供应链端资源实现大规模供需匹配的开放型交易平台。

1、入境旅游为什么会有一个平台机会?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未来涌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会越来越多;美国崛起之后去美国旅游的外国人增多是同样的道理,需求端用户增加是必然。

中国地大物博,有厚重的历史底蕴,人才储备丰富决定供应端人才取之不尽。当入境旅游行业开始蓬勃发展,趋利使然会促使各类人才涌入这个行业。所以入境旅游市场存在天然的大规模供需需求,这样的需求一定会出现一个平台企业的机会。

2、怎么“建”自营体系实现供应链标准化?

入境旅游行业不温不火多年,产业链条中固化的体系难以改变。入境旅游建立自营模式是通往产业互联网的必经之路。

入境旅游自营模式的核心在于导游,打造依托于导游的自营模式需要平台前期建立碎片化体验产品的模块化开发范式。

传统长线多天产品占据导游过多时间和精力,不能有效提升导游多面潜能。碎片化产品(1小时-1天)有利于导游价值的最大化,全面提升导游在产品开发、内容生产、地接服务、社媒营销等多方面的潜能。

碎片化产品的优势,可以实现导游与平台之间价值的内循环:

a. 产品体验时间短,可以让导游更聚焦到单体体验的服务品质上,保障游客深度体验的质量;

b. 利用碎片时间围绕目的地体验增加内容,加深所负责体验的内容丰富程度,让游客在选择产品的同时更加了解产品;

c. 通过把内容分享到社交媒体实现个人品牌价值输出的同时,流量返流回平台;从而实现“导游—平台—游客”的闭环。

当流量在平台聚集,如何实现导游的规模化将是自营平台过渡到供应链平台的关键。随着流量的增加,导游的个人品牌价值越来越大,供应链越趋于复杂的时候,平台企业如何处理自身、供应链、需求端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将考验平台的战略领导力,完成产业平台的跨越。期待入境旅游行业能得见产业级平台的出现。(作者为LETS(赫默科技) CEO邓洪飞)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后疫情时代:解构入境旅游产业互联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