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魏小安:山地旅游,中国可以创新第三种模式

作者:品橙旅游

近日,首届中国山岳旅游(莽山)大会暨全国山岳景区无障碍旅游示范推广现场会在湖南省郴州莽山举行。本次大会以“山岳景区的无障碍旅游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山岳型景区的无障碍建设道路,以及高质量发展等问题。

【品橙旅游】近日,首届中国山岳旅游(莽山)大会暨全国山岳景区无障碍旅游示范推广现场会在湖南省郴州莽山举行。本次大会以“山岳景区的无障碍旅游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山岳型景区的无障碍建设道路,以及高质量发展等问题。

活动现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以“山地旅游,创新发展”展开分享。以下是演讲主旨。

weixiaoan201106a

©中景信

莽山的四大创新

莽山的“无障碍旅游”开创了一个世界性的新格局。高山峡谷要打造“无障碍旅游”,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且在国际上尚无先例。莽山的创新在于:首先是产品创新。其次是品牌创新。山地旅游已经普遍化,自然也会形成同质化,但莽山一举创立了新品牌。第三是模式创新。莽山的模式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第四是理念创新。这是根本创新,对人基本的尊重和关怀,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便利与贴心,具有世界性意义。weixiaoan201106b

©中景信

为什么莽山“无障碍旅游”具有世界性的意义?第一,这种人道主义、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具有世界性。第二,达到了世界级的水平。我走遍了中国,走了半个世界,走过不少山地旅游区。但我没有看到过这么精彩、这么贴心、这么关注细节的地方。

山地文明的五大特点

山地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山地旅游发展的背景。人类的生活之地,大体可以分成平原、山地、草原、水滨四大类。在历史过程中,由于生存和繁衍的自然选择,人们总是趋近于向平原和水滨聚集,因此山地被长期边缘化,也造就了山地居民坚韧、平原居民深入、草原居民奔放、水滨居民开放的不同特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山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形成了对平原和水滨居民的巨大吸引力。在世界范围内,欧洲阿尔卑斯山、北美落基山、南美安第斯山脉、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等都是著名的山地,自然形成了山地聚居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地文明。但是,由于生活艰苦、交通不便和信息相对隔绝,山地文明形成多样化特点:一是形态多样化;二是历史延续性;三是对自然的敬畏;四是对宗教的本能;五是对外来人的亲近。这些正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短缺要素,从而引发市场的兴趣。

weixiaoan201106c

©中景信

全世界与山地关系最密切的还是中国。中国山地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内,约有666万平方公里,占大陆国土总面积的69.4%,由此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山地景观,也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成长环境。从生活方式角度来看,农业文明的时候,聚集在平原,生活方式基本上是谋生。到了工业化时期,工业文明聚集在沿海,沿海的生活方式谋求的是发展。到了后工业化的时期,进入生态文明,所以要聚集到山地。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才是山地旅游的未来。

“三足鼎立”的局面

世界近代旅游的成长背景是工业化的发展,因此世界山地旅游自然是从欧洲起步,扩展到北美,进而推演到世界。但是,由于山地的形态有所不同,旅游方式也各有千秋。欧洲以阿尔卑斯山为主体,主要形成以山地徒步和滑雪的旅游方式,进一步升级为小镇模式。尤其是法国、奥地利这些国家,都是依托于阿尔卑斯山,更依托于滑雪产业。北美则是山地度假和峡谷探秘的结合,大规模的户外运动成为主流,也引导了全世界的山地旅游,总体形成了资源多样化、产品多样化的状态。

拿全世界的山地旅游来说,欧洲、北美两个主导模式,但是中国完全可以形成第三种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升级,使人类的活动能力极度扩张,活动范围无远弗届,上天入海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但是,容纳大规模旅游客流的领域毕竟不是这些产品,尤其是休闲度假的刚性需求,迫切需要开拓新的领域,山地旅游被市场推向了前台。

从旅游角度看,中国山地形成了形态多样、景观丰富、民俗特色的多样化特征,使得中国山地旅游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至少应该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欧洲模式、北美模式、中国模式。

从中国市场情况来看,2019年,中国旅游总人数超过60亿人次,构成了海量特征。任何一个小的相对数,在市场上都是一个巨大的绝对数,这是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突出特征。

其中,度假需求已经变成刚性需求,由于传统资源不足,度假产品短缺,使中国人的度假需求外溢,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主要度假地,这些年开始向全世界扩展。

weixiaoan201106d

©中景信

但今年由于疫情爆发,导致大规模出国休闲度假、商务旅游的人们无法出去,旅游消费开始往回转。中央又提内循环、大循环、双循环,对中国山地旅游来发展则是一个重大的机会。另一方面因素,则是供给发展。重要的动向是一些成规模的山地旅游区开始兴起。以莫干山“洋家乐”为代表的项目群,则成为另一类新品,强化山居生活感受,突出精致和文化特色。全国各地山村山庄山寨风起云涌,成为城市居民休闲避暑的好去处,较之平原型的农家乐,环境更好、特色更强。

山地旅游提升要怎么做?

我觉得莽山真的开拓了一个新的模式。客观来讲,山地旅游的提升,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 一是交通不便,除了少数城郊型山区,大部分地方都涉及交通问题。
  • 二是其他基础设施不足。其中有人口少,不值得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的因素,也有市场不足的因素。
  • 三是季节性制约。如果一年只能经营几个月或半年,山地旅游发展显然困难。
  • 四是实际运作。山的品牌一般都大,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则难以把握。
  • 五是投资回报。只靠市场化投资,成功的只是少数,政府必须发力。
要想打造好山地旅游,首先是长短相较。哪里发展旅游都有长处和短处,需要客观认识,全面分析。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宜妄自菲薄。其次,扬长避短。按照国际经验,一是大中小结、高中低结合。二是突出重点,形成聚集,切忌全面开花。三是以点带面,而不能以传统观光方式强化旅游线。所以,大中小结合、高中低结合形成一个群落式、生态化的发展。现在,一方面在倡导高质量发展,但高质量需要高成本,却又强调控制价格,但山地旅游不是社会事业,而是企业,企业就得遵从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和媒体越强化这种观点,则很有可能将部分消费者培养成免费是理所应当的恶习。

第三,化短为长。换个角度、换个思路,短处就是长处,交通不便做高端,季节转换是吸引力,生活方式是根本。

第四,复合型发展、综合性推进。山岳旅游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个观光山来看待,山的复合性越强,就意味着文化内容越丰富、商业模式越强,但同时也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第一山与水,山无水不秀,水无山不幽;第二是山与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第三是山与沟,山出品牌,沟落实地;第四是山与路,需要客人走的路一步也不能少,不需要客人走的路,一步也不能多。第五就是山与神。山地民族和山地民族的信仰都要尊重。而且要把这种信仰挖掘成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来进一步提升。第六就是山与民。山地旅游里面,外来人和原住民也有一个二元结构。外来人是一种强势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的强势。但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当地文化实现商业化,让当地老百姓觉得自己的文化值得传承。

现在,90后、00后对旅游体验感追求越来越多,山地旅游应该在“撒野项目”上下更多功夫,让大家能够参与竞赛追逐,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竞赛的成就感。同时,修索道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效益最大的、客人满意最高的选择,应加以提倡,但修索道的位置、方式都需要讲究。

“山地旅游首先是以生活方式为出发点,最终要落到享受生活。”魏小安建议,做山地旅游要把这些事情一步一步做下来,一是“五看”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头看。二是“五可”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三是“五个度”差异度,文化度,舒适度,方便度,幸福度。四是“五个力”: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润力、快乐激荡力。最终使得中国山地旅游升华,在世界上鼎足而立进而领袖群伦。(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魏小安:山地旅游,中国可以创新第三种模式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