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里也能听大戏?刚刚过去的周六(7月26日),一场“戏中有画,画中有戏”的跨界演出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登场:配合正在热展的“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广州粤剧院演员吴非凡轻舞水袖,带来粤剧《白蛇传》的经典唱段,让现场观众大饱耳福。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也在这个周末刷新了暑期单日进馆人数最高纪录,7月27日游客量突破2.1万人次,暑期日均接待游客量达8300人次。一江之隔的广东省博物馆,也将暑期开放日入馆名额提高至1.7万人次,每周五入馆名额提高至1.9万人次。省内其他文博场馆同样“热辣滚烫”,纷纷推出暑期延时开放政策,以精彩纷呈的互动展览、夜间活动与暑期研学,为市民游客奉上诚意满满的消暑“文博大餐”。
跨界演出进馆登台
“画展里听粤剧,感觉就像画里的戏‘活’过来了一样!”广州艺博院展厅里,身穿素雅戏服的“白娘子”在《缘——白蛇传》作品前翩然起舞,给观众彭女士带来不少惊喜。她全程高举手机拍摄记录,久久沉浸在悠扬粤韵之中。
吴非凡随后换上一身刀马旦的飒爽装束,来到艺博院中庭,为观众带来粤剧《杨门女将》、粤歌《南国红豆》选段,将书画里的戏曲意境搬上舞台。“很荣幸这次能在许固令老师的画展参加演出,相信‘戏画交融’的跨界创新能让观众更好感受戏曲背后的东方美学。”她说。
刚刚开展不久的“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同样火爆。展览堪称西泠印社创社122年最大规模外展,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李叔同等名家佳作悉数登场,涵盖书画、篆刻、金石拓本、印谱、印屏等200多件文物级精品。
面向暑期观展的小观众,不少美术馆也推出学生群体的专属活动。其中,广州艺博院推出首期“艺童说画”小小讲解员活动,小朋友们学习礼仪形体规范、馆藏展品背景与解析等课程后,可在专属导赏日“持证上岗”,用自己的声音解读画作背后的故事。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2025年“我在非遗馆过暑假”系列活动也于日前拉开帷幕。场馆内扬起阵阵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拳风,那是咏春拳代表性传承人冯家辉正在带领同学们练习木人桩。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蓝海红认为,一场场关于文化传承的“暑期大课堂”,不仅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了解非遗、体验非遗的窗口,更为活态传承注入勃勃生机与青春力量。
夜间开放名额秒空
这个暑期,夜间探馆同样成为市民游客新潮的避暑方式。7月18日起,广东省博物馆每逢周五晚举行“粤博之夜”系列活动,场场爆满,名额“秒空”。
其中,首场“粤博之夜”以“典雅之冠:18世纪意大利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为主题,舞者身着华丽服饰,以经典的旋转舞步再现欧洲宫廷盛景,瞬间将观众带入华彩宫廷的时代氛围;中国民族乐器演绎意大利民歌《重归苏莲托》,以琵琶的东方韵味碰撞那不勒斯的深情,打造了一场“中意艺术对话”……
“提前一周定了闹钟抢票,很惊喜地体验了夜间开放,观展更舒适、更从容。”带女儿前来观展的段女士说。
在7月25日晚举办的“红棉之夜”南粤红色故事会中,一幕幕原创情景剧生动演绎了五位南粤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让观众得以穿越时空,深切感受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
暑假期间,广东省博物馆每天延长开放1小时,周五延长3.5小时,开放时段同步合理增加观众预约名额,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除粤博外,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全省多家博物馆也实行暑期延时开放。
“博物馆应对年度‘接待峰值’的方式,折射出当代博物馆在时代浪潮中的深刻转型。”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颜永树期待,博物馆从“展柜陈列”的单一空间,进化为“沉浸共生”的文化体验场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大千世界。
(原题:《延时开放、夜间探馆、互动展览,广东文博场馆人气连创新高》杨逸 黄堃媛)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延时开放、夜间探馆,广东文博场馆人气连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