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专题研究:我国发展山地旅游的优势与问题(下)

来源: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我国山地景观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景资源、动植物物种以及人文资源, 奠定了山地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细分来看,地质地貌主要包含了山峰、悬崖峭壁、峡谷、 奇峰、异洞、火山、岩溶、丹霞、砂岩峰林、化石等,具有雄、奇、险、幽等美学特征, 适于开展观光、攀登、科考、探险等旅游活动。

上期介绍了山地旅游的资源特征与开发原则以及山地旅游产品形式,阐述了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山地旅游发展的特色案例,本期将继续介绍尼泊尔和阿尔巴尼亚开展山地旅游的经验,指出我国发展山地旅游的优势与问题,并提出建议。

fanjingshan210428

©摄图网

01尼泊尔

尼泊尔是世界上著名的多山国家,山地旅游是尼泊尔旅游业发展的先锋,开始于1949 年。

尼泊尔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均位于山地地区内。这些遗产地作为重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拥有巨大的旅游市场号召力,吸引了全球热衷于探索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游客。

尼泊尔有形的山地旅游产品包括多维度的景点,如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深邃的峡谷、美丽的森林、无数野生动物和鸟类、壮观的印度教寺庙和佛教修道院等。而无形的山地旅游产品同样多元化,如多彩的传统文化习俗、对尼泊尔山神的宗教信仰等。在尼泊尔,山脉不仅仅是清洁和可再生资源的基础性资源,还被视为山神的居所,拥有朴素庄严的神秘魅力。

尼泊尔作为一处独具魅力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游览活动,包括徒步登山、骑马旅行、极限跳伞、攀岩、观察鸟类活动、蹦极、热气球游览、动力滑翔、 飞越珠峰、乘坐缆车、漂流、划船、钓鱼、游泳等。

尼泊尔的山地旅游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发展。广受游客欢迎的游览活动集中在尼泊尔中北部的安纳普尔纳峰和东北部的珠峰大本营。加德满都谷地和奇特旺皇家国家公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山地游览资源。

加德满都谷地是尼泊尔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于197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除朝圣中心、寺庙、 圣祠、宫殿等历史遗迹集中分布在这里之外, 首都加德满都以及几座规模较小的城市也坐落于此。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是这里的主要景点之 一,它曾是老城的中心,拥有众多狭窄的中世纪街道,城镇活动在此繁荣发展。在广场周围分布着包括哈努曼多卡宫在内的宫殿建筑群,它是尼泊尔现存历史遗迹中规模最大、艺术收藏最丰富的宫殿。宫殿墙壁上的石刻铭文由 15 种语言组成。这里的三座博物馆向游客展示了尼泊尔的传统习俗、印度教和佛教如何交融形成了尼泊尔的文化和信仰。因此,加德满都谷地不仅是印度教和佛教信徒的朝拜圣地,也是极具观赏游览价值的旅游胜地,在尼泊尔的山地旅游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奇特旺皇家国家公园(Chitwan National Park)位于加德满都南部,热带森林覆盖了公园的大部分地区。该国家公园是亚洲保护最完好的国家公园之一,拥有包括珍稀的独角犀牛和孟加拉虎在内的多种野生动物。游客在连绵不绝的山地间能够观察到大象、鳄鱼、 豹等动物的活动踪迹。

尼泊尔文化旅游与民航部、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部以及移民局均是直接监管该国山地旅游相关活动的政府部门。而尼泊尔旅游理事会则将公共和私营部门紧密联系在 一起,通过将当地社区纳入山地旅游市场,积极开拓、发展山地旅游的资源和产品。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夏尔巴人、加德满都和本迪布尔的尼瓦尔人、西安纳普尔纳峰地区的古隆族人以及东部地区的 Rais 部落族人在尼泊尔山地旅游业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不可 缺少的一部分。

西安纳普尔纳峰地区的安纳普尔纳峰保护区项目依照尼泊尔有关规定,最大化地把原住居民纳入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该项目将原住居民视为成功管理与运营山地旅游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并试图让越来越多的处于最贫困状态的居民加入其中,以提升其生活水平。

原住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形式不仅表现在旅游直接服务(如住宿、餐饮、导游、表演、 零售、行李背运)和间接经营(如家政服务、旅游用品输送等),还包括环境保护工作(如社区女子在空闲时间去山地捡垃圾)。就业机会的增加减少了人口流出,同时促进了社区意识的建立。

美国非盈利性组织 The Mountain Institution 长期帮助尼泊尔山地社区,鼓励原住居民保护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增强其环境意识,建立社区自信和提高社区经济发展能力。当地人明白文化保护、旅游发展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热心参与该组织提议的文娱和保护活动,直接获取经济收益。当地政府、社区及非政府组织联合对寺庙进行修复、对文物建档、筹集资金和捐款,以加强对遗产的保护。在珠穆朗玛峰地区,人们的生活随着旅游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没有因为旅游发展、外来文化入侵和经济发展而轻视自己的文明。他们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国家身份,具有自我认同感,这对文化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地旅游危险系数相对较大,特别是对于登山和徒步来说,安全问题就更需要关注。为确保游客安全,尼泊尔政府明确规定,攀登不同高度的登山游客需要获得不同部门的许可:6000 米以上需政府许可,6000 米以下需得到授权的部门同意。登山前,游客们必须体检和买保险,且必须从官方机构雇佣劳动力。登山团队还须配有紧急救援组织,实时报道行程,不得随意改变旅游路线,如若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处罚。此外,游客还需携带定位设备,并确保对其正确佩戴和使用,以便安全机构随时掌握游客位置。这些硬性规定使尼泊尔山地旅游的安全性得到了一定保障,方便了对游客的管理和监测,并得到了游客的认同和配合。

02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位于欧洲东南部,由于山地和丘陵在其国土面积中占比很高,这里拥有多元化的山地旅游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阿尔巴尼亚发展山地旅游的代表性区域是阿尔卑斯山位于其境内的部分区域。

为推动阿尔巴尼亚阿尔卑斯和斯库台地区山地旅游的全面发展,阿尔巴尼亚政府制定了总体规划,包括实施一系列措施以及引进重要投资。有关负责人表示,投资和开发旅游项目是彼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整个斯库台和阿尔卑斯地区作出了重要的发展贡献。阿尔巴尼亚阿尔卑斯山和整个周边地区山地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其他将自然与旅游结合起来的重要项目,以使该地区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为确保游客能最大限度地开展山地旅游活动,有关宣传网站为其规划了特色鲜明的游览线路。

瓦勒博内谷国家公园(Valbona National  Park)是线路中的重要一环,它是阿尔巴尼亚自然景观最秀美的地区之一,坐落在阿尔卑斯山一带,占地 8000 公顷。该国家公园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地貌,山峰、湖泊、溪流以及瀑布在这里交相辉映。这里也是阿尔巴尼亚最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栖息着熊、 狼、野猫、野羊等动物,是游客观察野生动物的好去处。基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游客们在这里得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户外运动,如滑雪、登山、钓鱼、徒步以及划船。公园内的峡谷区域以强降雪闻名,每年 11 月初至次年 5 月是降雪期,雪的平均厚度为 100 厘米。

公园坐拥数个美丽如画的村庄,村庄内分布着众多传统房屋建筑。这些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给游客带来了非比寻常的视觉体验。热情好客的村民会为游客烹饪当地的特色美食,如 flija,这是一种多层薄煎饼,通常配以当地产的蜂蜜一起食用,其美味备受游客喜爱。

位于西阿尔卑斯山的Vermosh山脉也是广受游客欢迎的山地旅游目的地。进入该地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水晶般清澈见底的河水。在夏季,游客们通常会聚集在河边享受日光浴。由于 Vermosh 山脉的海拔高达 1100 米,这里也是游客们进行徒步、攀岩等活动的场所。

环绕在阿尔卑斯山周围的 Boga 村是一处历史与自然景观并存的区域。游客在此可以参观富商家族 Shkodra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修建的别墅,参观、了解 20 世纪前期欧洲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特色和鲜活的建筑风格。Boga 是游客体验登山、滑雪、洞穴探险的绝 佳地带。Puci 是最具吸引力的洞穴之一,它坐落在海拔 1087 米处,深达 5 米,富含钟乳石、 石笋等地质结构。

线路中的 Thethi 山区同样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之一。高达30 米的 Grunas 瀑布倾泻而下,游客们通常会在此摄影留念。这里山势连绵起伏,植被漫山遍野, 其中山毛榉树占比达 90%,为 Thethi 的特有花卉 Wulfenia baldacci 提供树荫,也适于游客开展徒步、登山、攀岩、垂钓、山地骑行和探险等体育活动。Thethi 山区内的居民住宅极具传统的阿尔卑斯式建筑风格。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多元的民俗文化,还可以品尝由本地鳟鱼烹饪而成的特色美食。

03我国的山地旅游

发展优势

一、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旅游价值极高 

我国山地景观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景资源、动植物物种以及人文资源, 奠定了山地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细分来看,地质地貌主要包含了山峰、悬崖峭壁、峡谷、 奇峰、异洞、火山、岩溶、丹霞、砂岩峰林、化石等,具有雄、奇、险、幽等美学特征, 适于开展观光、攀登、科考、探险等旅游活动。在气象方面,雨景、云雾景(云海、瀑布云、 旗云等)、冰雪景、霞景、日出(落)、佛光等都是在我国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中常见的 奇观,它们具有色彩美、动态美等特征,适于开展观赏、避暑、滑雪、疗养等旅游活动。水景资源主要有江、河、湖、溪、瀑布、泉水、冰河和水库等,在形、影、声、色、奇 等方面独具特色,适于进行观光、疗养、漂流、垂钓等活动。

在我国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中, 还栖居着多种珍稀动植物物种,适合开展观赏、考察等旅游活动。人文景观在山地景区中同样占据了较大比例,主要包括建筑、宗教、民俗、名人古迹、博物馆、纪念馆(塔、 亭)等形式,它们庄严且神秘,适于开展观赏、朝圣、访古、科普、瞻仰等旅游活动。

二、山地旅游市场规模庞大 

从中国旅游市场情况来看,至 2019 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超过 60 亿,呈现海量特征, 巨大的市场规模对于培养新兴旅游业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度假已经成为国民的刚性需求。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 万公里,但由于缺少有效开发,以滨海资源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数量并不足以满足现有的休闲需求。所以,旅游度假的阵地又开始转向山地。山地旅游产品不仅环境更好,特色更强,同时强化度假感受,注重休闲活动体验, 全国各地的山村、山庄、山寨迅速发展,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以滑雪体验为主要吸引力,秦岭国际度假区以养生为主要特色,莫干山以洋家乐为代表度假项目,成为山地旅游发展的典范。

三、游客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利于山地旅游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进入到旅游市场中,他们大多精力充沛、热衷远游、 乐于探索新鲜事物,这对于旅游业的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山地旅游活动中,年轻游客群体同样成为了生力军,徒步、攀岩、滑翔、溜索等运动中常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时下流行的方式记录精彩瞬间,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营造了 诸多“网红”打卡地,为山地旅游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鼓舞着山地旅游从业者打造更多贴合年轻化市场的创新性产品形式。

存在的问题

一、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中难以取得平衡 

在设立首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过程当中,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方案里多次提 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以及“严格规划建设管控”。虽然也强调了要“坚持全民公益性”,但实际上在如此严格的情况下,要体现公益性很难。当现代化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时,山地旅游发展便会受到很多约束。

对部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而言,一些不完全符合其实际情况的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会影响到这些地区的发展。例如,某些景区将原住居民迁出,可能会打破山地自身的供给体系和服务体系,进而对山地旅游发展的供给产生影响。

二、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对游客的开放空间不足、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首先,在我国山地旅游发展中常出现这一现象:景区的范围很大,但景区当中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区域面积相对很小,面向游客、市场开放的面积比例因此很低。这与国外的国家公园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在国外,自驾游客可以直接进入到山地中进行畅通无阻的游览,然而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办法实现。

其次,我国如今提倡景区打破门票经济,进行多元经营,但由于受到用地政策的限制, 导致产业链无法延伸。目前大部分山地旅游都仅局限在观光旅游的层面上,若要发展山地运动、山地度假、山地休闲活动,尚未有足够的开发空间。大部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只是将山地本身作为产品来开发,而将山地作为开发背景,对之加以补充利用的旅游形式少之又少。山地环境和空间没有成为附加值产品的载体和背景,山地旅游的发展空间 受到了极大限制,综合体模式实施的可能性较低,对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

此外,在山地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山地旅游产品的创新积极性严重不足,产品更新迭代的难度大。由于山岳旅游发展严重依赖于营销的创新,当营销的队伍发生变化时,或者营销的手段缺乏更进一步的创新时,山岳旅游的发展态势便会急速下滑。

三、山地旅游品牌化不足 在我国山地旅游当前的发展中,大部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并没有树立鲜活的品牌形象。

在产品品牌打造的过程中,游客深度参与游览的程度远远不够。例如,部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设置了徒步旅游产品,但由于缺少纵贯性、系列性的徒步线路,没有形成徒 步体系。

发展建议

一、遵循山地自然生态规律,开展合适的旅游活动

山地是经过上亿年的地质历史演化而成,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一旦破坏,便很难恢复,因此山地旅游的开发首先要遵循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构造地带性规律以及人文景观地带性,从而在进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根据山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态区位来确定山地旅游活动开发的主题和规模。

二、加强对山地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山地旅游产品的多角度开发

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复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我国大多数山地不仅自然风光优美, 而且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有形的古建筑、代代相传的历史故事、古诗词歌赋以及民俗信仰等。因此,山地旅游开发不仅要依山就势、因势利导,还应多角度开发,尤其是注重山地文化内涵和自然意境的深度挖掘与融合,让游客在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和谐中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滋养。有关部门同时还需对山地旅游产品的形式进行多角度开发。通过对山地自然、文化内涵的挖掘,可将有形的山地资源(如山体)和无形的山地资源(如相关古诗词歌赋)有效融合,抑或根据山地的实际走势开展适宜的诸如徒步、洞穴探险等探险运动,以开发多维度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的形式,最终激活山地旅游品牌形象。

三、合理保护山地原住居民文化,鼓励其参与到山地旅游业中 

首先,原住居民的生计与山地景观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山地自然生态的极大影响。因此,原住居民文化映射了山地生态景观的发展,合理保护原住居民的文化意识形态对于山地旅游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推动的作用。其次,原住居民对其赖以生存的山地拥有不同于常人的了解,开发当局应鼓励其参与到山地旅游开发中,为旅游模式的建设出谋划策,或为游客充当向导,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因此,建立原住 居民参与机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四、加强对山地生态的监测以及山地环保体系的制度建设 

山地是自然界重要的资源环境系统,具有综合性、关联性、脆弱性等特点,对人类生存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山地物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 使山地生态系统持续处于有效的监控中。同时,还应继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严格的体系进行管理,制定专项法规制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对山地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并建立赏罚机制,以提高法规制度的实效性。加强对山地生态的监测以及山地环保体系的制度建设,将有效夯实山地旅游的发展基础。

04结语

我国山地旅游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号召力和市场规模,如何打造具备创新性、多样化的旅游模式和旅游产品形式是各景区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自身的实际优势与不足,并积极借鉴国外山地旅游的成功发展案例,必将推动我国山地旅游的长足发展。(原题《专题研究丨山地旅游(下)》)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专题研究:我国发展山地旅游的优势与问题(下)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