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2022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发布

作者:品橙旅游

《2022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由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共同编制完成,是公开发布的第四份有关长三角区域层面的城市休闲化指数研究报告。

【品橙旅游】11月18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休闲与旅游发展论坛暨2022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发布会”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召开。来自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市黄浦区文旅局、上海春秋旅行社、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等多家高校、智库、文旅企事业单位及媒体的嘉宾参加了论坛。会上发布了《2022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

《2022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由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休闲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共同编制完成,是公开发布的第四份有关长三角区域层面的城市休闲化指数研究报告。

《2022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的研究对象包括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级及以上城市合计41个(含上海市、江苏省13个城市、浙江省11个城市、安徽省16个城市)。纳入报告监测的长三角41个城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3.7%,人口总量约占全国的16.7%,经济总量约占为全国的24.1%。显然,通过研究长三角41个城市的休闲化发展状况,对于全国其他都市圈和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休闲化发展,以及城市生活品质打造,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与示范效应。

本报告研究结果如下:

从综合指数看,第一,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和合肥排名前六位。除上海外,其他5座城市在长三角地区均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因而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体现出经济与休闲协调发展的特征。第二,无锡、温州、绍兴、嘉兴进入城市休闲化指数评价前十位。这4座城市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基础,而今都拥有良好的文旅资源,在文旅融合进程中积极探索,为城市休闲化发展提供了助力与保障,因而能够成为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相对领先的城市。第三,六安、亳州、宿州、阜阳和淮北则位列综合排名的后五位,反映了5个城市在城市休闲化整体性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未来需要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形成的发展红利,突出后发优势,提升休闲化发展质量。

从分类指数看,第一,经济与产业发展,经济与产业发展是促进城市休闲化进程的前提条件。从该类指数看,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和苏州排名前五位,表明上述城市经济发展实力雄厚,为城市休闲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亳州、淮南、宿州、池州、淮北则位列后5位,表明经济发展的相对薄弱制约了上述城市休闲化发展的水平。

第二,休闲服务与接待指数,城市的休闲文化、娱乐、旅游等设施是重要的休闲消费场所,接待规模是城市休闲吸引力的重要表现。在该类指数排名中,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宁波进入前5位,表明5个城市在文旅新业态的发展和休闲新消费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休闲文化产业规模和结构的相对优势。而宿州、亳州、滁州、淮北和阜阳位居后5位,虽然以上城市在文旅资源方面有各自的特色,但受到经济和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在休闲化整体性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薄弱,影响了休闲服务与接待类别指数的排名。

第三,休闲生活与消费指数,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是反映城市休闲化质量的关键指标。在5个一级指标中,各城市在休闲生活与消费上的差距最为平缓,说明长三角41个城市在该指标上的得分相对均衡。从指数排名看,杭州、金华、上海、苏州、嘉兴排名前5位,反映了上述城市休闲娱乐和文旅市场相对活跃,居民与游客用于与休闲相关的消费水平较强。而淮安、安庆、宿迁、宿州和六安排名最后5位,这5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对靠后,且近年来人口增长乏力,一定程度影响了当地的休闲娱乐与文化旅游综合消费能力,未来需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提振消费。

第四,休闲空间与环境指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国家荣誉称号数等指标代表一个城市自然环境建设和发展的水平,成为衡量居民与游客从事户外游憩活动载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数。从该类指数排名看,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名列前5位,说明这5座城市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优化发展方面相对较好。而蚌埠、池州、阜阳、六安和滁州则处于排名的最后5位,一定程度上表明以上5个城市的户外休闲环境的综合质量相对较低,成为城市休闲化发展的短板。

第五,交通设施与规模指数,交通设施与规模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从该类指数看,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和温州排名前5位。交通条件完善,交通枢纽功能强大,使得上述城市居民在本地日常的休闲活动与外来游客在当地的旅游观光活动能够互动协调发展。而宣城、马鞍山、铜陵、淮北和池州位居最后5位。上述城市交通设施与规模评价指数相对较弱,对本地居民从事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以及外来游客开展观光度假活动都会产生相应的抑制作用。

中国城市休闲化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从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基本态势看,总体格局基本稳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以上海(超大城市)为核心,以特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大城市为依托的发展结构,在长三角城市休闲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显著。

首先,作为长三角发展的核心城市–上海已经率先在全国进入全域休闲化发展阶段,并且在区域休闲化发展层面发挥愈来愈强烈的引领作用与辐射作用。紧随其后的杭州、苏州、南京、宁波和合肥,在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方面正在不断提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其次,除上海外,杭州、苏州、南京、宁波和合肥等城市多年来始终位居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前列,这些城市或属于特大城市,或属于计划单列市或I型大城市,而排在后五位的基本属于I型小城市,说明在当前或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市规模和城市能级将成为提高城市休闲化发展速度、提升城市休闲化质量的重要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超大或特大城市在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引领带动作用,这一现象也与我国特殊的国情相吻合,成为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态。

最后,长三角城市间发展差距显著缩小,表明在一体化发展大格局推动下,本地区城市休闲化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21年,排名第1的城市与位列末位的城市之间,休闲化指数相差12倍之多,如今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缩减至11.61倍。当然必须清醒看到,要完全实现本地区城市之间休闲化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的协调性与均衡性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第二,从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五个维度看,休闲生活和消费维度在各城市间的发展差异最小,既体现了城市居民巨大的休闲消费需求与追求美好生活的高涨热情,又深刻表明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大背景下,本地区不论城市大小,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低,居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急迫心情具有鲜明的共性,从而在休闲消费行为上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从整体上讲,在五个类别指标中,首尾城市之间的平均差距为15.88倍,表明本地区城市之间发展存在的巨大差异性与不均衡性。

其次,从评价指标数值的差异看,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凡是涉及绝对性指标,各城市之间的差距就比较明显,即城市规模越大,指标评价数值就越高;城市规模越小,则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凡是涉及相对性指标,各城市之间的差距就比较微小。如休闲生活与消费维度指标,首末位城市之间的差距仅有2.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本地区城市不论大小,居民在美好生活需要追求、幸福满意度期待以及休闲消费支出方面,彼此之间的价值诉求很接近,这是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本质特征。

第三,从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空间格局看,“东部持续引领、南部快速崛起、西部和北部合力奋起”的发展态势趋于稳定,但是稳中有变。

首先,从长三角区域层面看,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线和沿沪杭甬线分布的长三角地区的超大和特大城市群,与位于本地区南部、西部和北部主要以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I型小城市群之间的休闲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特征。

其次,从省域层面看,江苏省以南京、苏州为代表的苏南地区和浙江省以杭州、宁波为代表的杭州湾沿岸地区城市休闲化发展程度相对较好,而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和浙江省的西南地区相对较弱。与此同时,安徽省的皖南地区相比于皖北地区的发展要略胜一筹。

最后,从空间发展的动态性角度看,由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联动发展效益日益明显。以安徽省会城市合肥为例,城市休闲化综合发展水平排名由前几年的第八位,提升至今年的第六位。此外,本地区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休闲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显著,形成了南京、杭州和合肥各具特色的休闲化发展辐射区。

第四,从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和发展协调性角度看,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协调性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之间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长三角地区城市休闲化发展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城市休闲化发展程度的重要基础条件,社会经济水平越高,城市休闲化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

本课题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休闲与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认为,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将会出现如下几个趋势。

第一,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协同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长三角城市休闲化也必将这一战略背景下深化发展,持续推进休闲一体化进程。因此,一方面各城市休闲化发展中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把握好城市休闲化五大维度的结构协调度,从而更大程度地扩大休闲旅游产品有效供给、释放休闲消费潜力,形成休闲需求和供给的协调共进、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各城市间休闲化发展会进一步加强互动,增强休闲市场的联动效应与空间协同效应,从而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休闲化的协同一体发展。

第二,依托休闲消费内循环活力,长三角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休闲创新供给高地。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范围内的休闲市场消费内循环与双互动将会不断得到强化。一方面,通过文旅融合消费需求牵引休闲产业供给优化;另一方面,通过休闲产业供给优化创造更大以文旅消费为主体的休闲消费需求,从而形成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更高水平和质量的动态平衡,实现长三角地区以高质量的休闲服务供给引领休闲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形成长三角世界级休闲创新供给高地。

第三,深化人民美好生活理念,长三角将成为高品质休闲文化生活典范区。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这必将促进长三角城市休闲文化生活的高品质创造与发展。因此,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建设需要继续以实现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引导目标,以提高居民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为根本目的,促进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区域休闲文化生活系统化和集群化发展的高地,居民休闲文化多元化和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创新引领区。

第四,依靠长三角一体化的整体优势,紧扣“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蓝图的发展目标,积极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高质量的休闲化城市群。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9个城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经济互连,市场互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城市休闲化协调发展趋势,凸显可持续的发展韧性,对于长三角地区,乃至我国其他区域都具有鲜明的城市休闲化协同发展的引导性与示范性。

附件:

2022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排名

1.综合指数排名

排名1

2.分类指数排名

(1)经济与产业发展指数排名

排名2

(2)休闲服务与接待指数排名

排名3

(3)休闲生活与消费指数排名

排名4

(4)休闲空间与环境指数排名

排名5

(5)交通设施与规模指数排名

排名6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2022长三角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发布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