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哈尔滨“狐仙”迎客,旅游+动物开发“起势”

作者:品橙旅游

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利用动物吸引游客早成常规。开发动物项目成为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的一种选择。而随着安全、卫生、动物保护等话题争议的“升级”,动物、游客、目的地三者关系也面临调整,行业仍然在探索平衡发展的路径。

【品橙旅游】哈尔滨也许拽不出江中黑龙,但松花江上确实有“千年”白狐。在哈尔滨文旅出圈的诸多热议中,抱雪狐拍照的项目是其中一大亮点。据网友分享,狐狸“刚洗完澡很香很软”,还会“嘤嘤嘤”叫着撒娇,让人直呼“理解纣王 成为纣王”。

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利用动物吸引游客早成常规。开发动物项目成为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的一种选择。而随着安全、卫生、动物保护等话题争议的“升级”,动物、游客、目的地三者关系也面临调整,行业仍然在探索平衡发展的路径。

从南到北,看TA一眼

旅游目的地对动物资源的开发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指把动物观赏作为其主要业务和收入来源,动物自身就是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和竞争力,如各大动物园、海洋馆等。其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以IP联名走红;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则凭借坐拥上百只熊猫的“吨位优势“获捧。

另一类则是将动物作为吸引物之一,但也同步提供其他旅游产品和服务。如在景区中开设的动物乐园、设立互动项目的动物酒店等,动物是完善游客观光、住宿体验的一部分。如三亚亚特兰蒂斯就是一个集合动物展馆、秀场表演、游乐项目的大型度假区,其同时也配套有酒店餐饮业务。

“动物+”模式,动物是主体;“+动物”模式,动物是整个旅游综合项目的其中一环,许多独具特色的项目受到游客喜爱。

内蒙古根河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是一个以敖鲁古雅鄂温克原生态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生态景区。景区负责人介绍,在每年夏季的7-10月,景区会以“租赁”的形式和饲养驯鹿的乡民进行合作,将一批驯鹿送至山下,供游客参观拍照。游客还可以购买苔藓进行投喂。

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的“亲海娱乐”鳐鱼互动项目也属于特色玩法。在项目圈定的海域中饲养有十数条“魔鬼鱼”,游客可以对其进行喂食,也可以租赁专业装备,在教练指导下在水下与鱼群进行“零距离”互动。

上述景区实际上依仗的是当地独特的生物资源,属于借势“地利”;而更多网红动物项目的“人造”和噱头性质则更加浓郁。

去年7月,南京紫清湖温泉度假区被曝推出游客乘船“垂钓”扬子鳄的投喂项目,后出于安全隐患被暂停。但景区内始终不乏鳄鱼的踪影。据工作人员介绍,温泉的“人鳄共浴池”内圈养着扬子鳄,“有少量几条”,由一层玻璃隔开鳄鱼活动区域和浴客汤池区域。这也是景区的特色温泉池之一。

动物1

©Pexels

同样占据舆论风口的“浙江长颈鹿庄园”“广西虎景房”持续招徕着游客,两家都曾以“接触珍稀动物”为卖点引发热议。在线预订平台显示其都在正常营运,其中湖州长颈鹿庄园酒店一晚房费最低近1400元,最豪华的房型价格超4600元;平南雄景生态酒店的“观虎豪华双床房”要价也近1600元,且一房难求。对于争议,品橙旅游尝试致电两家酒店均无法成功接通,不是显示为空号,就是持续忙音。

要动物福利,也要人身安全

去年12月初,哈尔滨防洪纪念塔松花江边狗拉雪橇项目被指涉嫌过度劳役犬只,网友呼吁将其取消。舆论发酵之后,当地部门火速叫停项目,称其为私人运营,并将持续开展整治清理。爱狗人士的发声维权意欲树立整治景区“虐待”动物的样板,却可能落得一个可悲的结局。近日,陆续有短视频显示,“失去工作”的雪橇犬被贩卖至当地狗肉馆。

站在商业立场,人工饲养动物是私有财产,生老病死可视作运作过程中的“折旧”,业主方所需重视的只有收益和成本的度量。

从伦理角度,事情则截然不同。重视“动物福利”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和认可,许多游客也开始用脚投票,拒绝动物表演、对居住环境差等涉嫌不当饲养的行为大声说NO。

随着保护意识的提升,旅游业中的动物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在敖鲁古雅景区,和游客进行互动的驯鹿在30只左右,且定期会进行轮换。据介绍,驯鹿日常处于半放养状态,日常需要一定运动量,长期生存在圈养环境中,“高卧加餐”会对其身体造成损害,“换班”有利于健康。

动物2

©Henry

亲密接触甚至“共浴”“共舞”,游客和动物的互动中,伤人风险也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民法典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同样,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基于此法理逻辑,2016年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老虎咬人案最终宣判园方无责。而问题在于,多数中小型景区的动物管理和项目经营都欠缺专业,游客“上手”也无所顾忌,一旦发生事故,对损害责任的认定和划分仍是一片模糊地带。

不过,相关人士表示,景区内饲养的动物大都是“温柔无害”的种类,动物管理也有相应预案。

敖鲁古雅景区负责人介绍,驯鹿生性温顺,且长期和人类生活,对游客的接触非常熟悉,景区从未发生过驯鹿冲撞、伤人事件;且这种动物没有上牙,因此即使做出咬合的动作,实际上也并不具有“杀伤力”。

在某线上招聘平台,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开放了海洋动物保育专员、海豚岛水质分析员等多个动物相关的职位,其中一份岗位要求显示:应聘者应掌握负责区域动物的训练和喂养的基本知识(管理技能),确保员工、客人和动物的安全;通过开展积极的行为管理工作,培养预知、并防止可能出现的动物袭人行为的能力。

意外仍会出现。在哈尔滨,人们趋之若鹜争抱雪狐,但也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拍摄到游客被雪狐抓伤出血。景区负责人回应称,事件发生在去年12月底,当天工作人员已经带游客到医院注射疫苗,并做出相应赔偿。

不过更多时候,则是游客主动对动物“输出”暴力。2023年1月,昆明海埂大坝一对父母帮孩子抓住红嘴鸥并试图塞入塑料罐中带走;5月,北京红螺寺内有游客用竹竿接连把在石头上晒背的乌龟捅下水;6月,石家庄园博园内斑头雁被游客一脚踢死。

上述不文明旅游当然也并非全无代价。除了受到舆论批评外,据央视新闻报道,不文明行为违背公序良俗,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因此导致动物受伤甚至死亡,游客可能会因为侵权而承担相应责任,严重的将受到刑事处罚。

筑牢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讨人欢心的抱狐狸拍照,还是遭受抵制的狗拉雪橇,都属于个体经营,商户把自己养殖的动物拉来待客,景区在名义上统筹管理。“私户”可以灵活地进入和离开市场,而景区如果想要自己开设动物项目,则涉及更多层面的考量。

在准入端,合规养殖、展示动物需要办理工商登记、驯养许可等数项手续,有一定门槛。

针对商场室内动物园、动物酒店等场所的营业资质和检疫问题,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其在卫生检疫关主要需要经过两道检查,一是检疫证明,二是日常的定期消毒。对于长期项目每年会进行监管评测。如果涉及到野生动物养殖,则还需向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报批。对于动物的种类,在卫生检疫的层面没有过多要求和限制。

一些“灰色手段”尽管能够暂时规避监管,但无疑并不可取。南方都市报就曾报道指出,在上述园区的商事登记中,存在着登记经营范围是“宠物服务”,但实际饲养的动物品种、展览内容远远超出常规宠物概念的情况。

在市场端,动物项目存在季节性、不可控性等因素干扰,且仅凭动物获客,长期吸引力薄弱。

社交平台上,分界洲岛“魔鬼鱼互动”项目受到了不少差评。网友罗列的“拔草点”包括:喂食价格昂贵,“80元2条小鱼”“特别不值”;人多鱼少,海水浑浊,若排队时间长,工作人员会限制游玩时间;受自然条件限制大,天气冷或风浪大时鱼群活跃度低,甚至不会靠岸。有游客表示,只冲着魔鬼鱼上岛并不划算。

动物3

©Pexels

动物问题归结起来还是吸引游客的问题。什么才是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它可以是自身的资源禀赋,是高品质的服务体验,是创新特色的文化内容。“+动物”模式的重点不只在于动物,还在于其之外的配套旅游产品,如果景区的主要吸引物有且只有动物,那么其实专业动物园一定是游客更加靠谱的选择。

近日,哈尔滨文旅局回应邀请鄂温克人在中央大街“遛”驯鹿时表示,除了想让游客玩得开心,也想将独特民族文化向外推介。这和敖鲁古雅景区的思路不谋而合。负责人表示,2023年,景区对运营进行了优化升级,增添了演艺项目、非遗展馆等新的游览,全面展示民俗风貌,丰富游览业态。在敖鲁古雅文化中,驯鹿占大约三分之一的部分,其他特色文化元素,如民族故事、手工艺传承、典型人物等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游客,“其实我们更想展示的是文化”。

由于动物的特殊性,虽然已成为旅游商品或元素,但与一般不具有生命特征的项目不同,它还涉及到生命保护与尊重、社会伦理、动物福利等更丰富的课题,除了深化和丰富目的地吸引要素,满足多维游客需求,对于生命的思考、平等以待可能是“动物+”或“+动物”产品需要正视的基础,也是网红动物能真正盘活景区“生命力”的选择。(品橙旅游Henry)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哈尔滨“狐仙”迎客,旅游+动物开发“起势”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