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21岁的何理,在四月开启了自己筹划四年、“野心勃勃”的大学毕业旅行。他打算用半年时间游遍中国,目前,他已经完成了这个计划的四分之三。
即将升入大二的林书华则在环球旅行的梦想版图上,又前进了一步。今年暑假他去了欧洲八国和阿联酋,一共飞行13次。
准大学生三欣,因为抢到了特价机票,索性和朋友去了一趟云南,他们cosplay成张起灵和吴邪,穿着增高鞋登上玉龙雪山……
在一年中最长的出游高峰——暑假,大学生凭借多元的喜好、游玩目的地和旅行方式,成为暑期旅行大军中无法被忽视的一股“势力”。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18至22岁的大学生,今年暑期在国内、国际机票的预订占比同比都增长了一成以上;他们的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2%,是增速最快的群体;尤其是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大学生,暑期酒店预订增速达到四成,远超行业和其他年龄段平均值。
我们发现,这代大学生的暑期旅行,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截然不同的消费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当中,有人在暑假坐了92次火车,有人在35个城市留下足迹,有人每晚住宿花费不到30元。
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们又似乎可以“一掷千金”。他们会穿全套Cosplay服装登玉龙雪山,追星、看展、逛主题乐园,住离景区最近、体验最极致的民宿。一场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带动大学生在周边酒店的预订量激增10倍。
很多大学生们在二十几岁就实现了父母的退休愿望——去看世界。去哪儿数据显示,暑期出境游的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大学生,有人一个月飞了13次,打卡9个国家。今年,去哪儿旅行的大学生用户们,预订了前往全球556个城市的机票,目的地同比增加了31个。
8月28日,去哪儿旅行发布《2025暑期大学生出游报告》,我们试图回答,18到22岁的当代大学生,如何用旅行打开这个暑假?他们还在“穷游”吗?他们最喜欢去哪儿?又把钱花在了哪里?旅行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小镇做题家”们的“旅行补课”,
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大学生,暑假酒店预订增四成
“原来我的人生还有别的可能”
来自四川农村的何理,在大一时就有了游遍全国的计划。大学四年,他一直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准备——实习、兼职赚的钱都存下来。今年4月,提早完成了学校的毕业要求,攒够五万元旅行经费后,他拖着行李箱出发了。
第一站是何理向往已久的西藏。从上海到拉萨,历经45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后,他终于踏上青藏高原的土地。走过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看过南迦巴瓦峰的“日照金山”,何理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用他的话来说,壮观的自然美景,总让他“感觉自己没有白活”。
离开西藏后,何理就近去了新疆,然后他一边规划行程,一边步履不停。到8月底,他除了回家休整了一周,其余时间都在路上。
去哪儿旅行见证了他的足迹。4月到8月,走遍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的35个城市,何理在去哪儿下了50个订单。目前,何理这个雄心勃勃的毕业旅行计划,还剩下最后的四分之一。
尽管中途也曾感受到孤独和疲惫,但何理告诉自己,这是他在工作前为数不多的自由时光了,旅行计划要贯彻下去。
在暑假,许多大学生和何理一样,不想浪费学生时代的“奢侈”假期,他们当中,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年轻人,出行愿望更为强烈。
在去哪儿平台,今年暑期,大学生群体的国内酒店预订量增幅为28%。其中,常住地为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大学生,国内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四成,增速远超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同龄人。
大学生们最爱的去还是大城市。去哪儿大数据显示,大学生暑期酒店预订量最高的前五名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南京、青岛、广州;而他们机票预订量最高的前五名城市则是:成都、上海、昆明、重庆、北京。
根据去哪儿用户调研,大学生们在选择暑期旅行目的地时,决策因素占比最大的是“繁华、好逛、方便”。
对“小镇做题家”们而言,暑假的旅行不仅是休闲,也是眼界和认知的拓展。他们在旅途中发现世界之大,或许也会像何理一样,意识到“原来我的人生,还有别的可能。”
比爸妈早几十年去看世界,
暑期出境游的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大学生
“无与伦比的收获在路上”
刚满19岁的林书华,和很多人一样,把环球旅行作为自己的梦想。不过,行动力超强的他,在今年生日前已经去过12个异国他乡。
暑假期间,林书华独自查询攻略、制定行程、预订机票酒店,一个月里飞了13次,在法国、瑞士、意大利、冰岛、希腊等八个欧洲国家留下足迹,还顺便去了趟阿联酋。这让他成为去哪儿旅行的大学生用户中,飞行次数最多的人之一。
在旅途中,林书华习惯观察和思考,他关注各国文化的差异,也会细究差异背后的原因。每到一个新地方,他都能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新鲜感和收获感”。
如果说父母那一代人出境游是“退休后的梦想”,如今的大学生则在20岁甚至更早就把这份梦想提前兑现了。
今年暑期,在去哪儿平台,大学生群体的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2%,远超平均增幅;他们的票量占比已经达到10%,可以说,每十个飞出国门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
大学生们的境外热门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日本大阪是Top3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量最高的前五个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
不过,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像林书华一样,不再满足于短途出境游,飞向更远的远方。他们中,有人从成都飞往马达加斯加岛的塔那那利佛,有人从上海飞往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也有人从广州飞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加上中转时间,这些长途旅行的单程耗时最长能达到30多个小时。
无论是亚洲、欧洲、北美洲,还是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今年暑假,去哪儿旅行的大学生用户们,预订了前往全球556个城市的机票,目的地同比去年增加了31个。
毫无疑问,这届大学生看世界的步伐迈得更远了。
坐39小时绿皮火车去云南,网上“摇人”组团徒步,
新时代的穷游:错峰、抢跑、秒杀、薅羊毛
“见识到社会的另一面”
花四千元,玩儿25天。这个暑假,18岁的准大学生文博,第一次沉浸式体验了“穷游”。
由于缺乏经验,他错过了从天津飞往昆明的低价机票,索性买了一张火车硬座票——价钱是机票的十分之一。这是他第一次坐长途的绿皮火车,在39个小时的车程中,文博感叹自己“见到了社会的另一面”。
为了省钱,文博吃得很简单,晚上住宿也几乎都选30元至50元一晚的青旅。他还琢磨出一种性价比更高的旅行方式——徒步,花很少的钱,却能看到超出预期的美景。
一路走过云南、甘肃、宁夏、内蒙古,文博没去太多传统景点,而是走了五条经典的徒步线路。每次出发前,他会先在网上约好“搭子”,一般都能约到比他年长、更有经验的徒步者。
在一次次旅程中,文博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裸辞旅居的、边打工边旅行的,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每天花费100多元,却获得了在学校学不到的见识和经历,文博觉得“太值了”。
在去哪儿的用户中,预算有限的大学生们,不少都像文博一样,省钱很有一套。他们的秘诀之一,是“错峰”出行,在交通和住宿费用水涨船高之前,率先“抢跑”。
去哪儿用户研究团队的暑期调研发现,组团出行的大学生,是所有群体中决策最早的。他们当中有47%的用户,在6月前已经订好出行计划,比例远高于其他人群。
而从去哪儿大学生用户的酒店预订量看,他们在暑期的预订最高峰,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的第一周,这三周的酒店预订量占六、七月预订总量的43%。
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也是“薅羊毛”的高手。在去哪儿平台上,最便宜的机票、最划算的青旅床位,往往都有大学生“秒杀”成功。
“抠抠搜搜”省下的每一分钱,
都数十数百倍花在了“情绪消费”上
“值与不值,全是自己说了算”
东北女孩儿三欣今年刚刚结束高考,在这个自由的暑假,她从家乡哈尔滨出发,在大半个月时间里,去了天津、昆明、丽江、北京、西安等城市。
三欣的旅行计划主打一个“随缘”。抢到一张从哈尔滨到天津的机票“盲盒”后,她落地天津,玩儿了几天;去云南也是一时兴起。出门旅行时,三欣在交通、住宿上省到极致:抢低价航班、住青旅、拼顺风车。但她省下的每一分钱,最后基本都砸在“情绪价值”上。
三欣是不折不扣的追星族,也是个资深Coser。她的行李箱有一半空间都装着“斥巨资”购买的Cosplay服装和装备。爬玉龙雪山时,她和朋友装扮成《盗墓笔记》中的角色吴邪、张起灵,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那天,她发了条朋友圈,“区区4680海拔,穿着增高鞋拿捏”。
这个暑假,三欣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去看时代少年团的演唱会。为此,她留足预算,还号召亲朋好友都帮她抢票。无奈,门票实在太火爆,这个暑假她没能抢到一张。
去哪儿平台的数据,证实了三欣“同担”们的热情。今年7月25日至26日,时代少年团在大连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大学生的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了十倍。
此外,王源、汪苏泷等歌手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号召力也很明显,王源在太原的演唱会,带动场馆周边大学生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6倍;汪苏泷演唱会,带动兰州奥体中心周边大学生酒店预订量同比涨了2倍。
能为大学生带来“情绪价值”的,不止演唱会。他们有人愿意为美食掏钱,有人舍得为“出片”付费,特别是女大学生,更愿意在门票价格不菲的主题乐园收获快乐。
在去哪儿平台,暑期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对景点的偏好有些不同。女大学生最爱去的Top5景点是: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九寨沟风景区、红山森林动物园和拙政园;男大学生最爱的景点则是:故宫博物院、北京环球度假区、陕西历史博物馆、恭王府和中国科学技术馆。
在住宿选择上,大学生们也“两极分化”。去哪儿数据显示,暑期大学生酒店预订中,别墅和青旅营地是增幅最高的两类。尤其是能带来独特体验的知名景区内民宿,同比预订增幅翻番,如梅里雪山、香格里拉的民宿,贵到三、四千元一晚,也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
种种现象,或许能体现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在预算里“抠抠搜搜”,却在体验上绝不将就。
大学生们眼中旅行的意义:
在路上重新定义自我
“无论走多远,最终要面对的仍是自己”
和去哪儿旅行的大学生用户聊天时,你会感叹他们的独立和成熟。很多人自掏腰包解决旅行的花销,他们说,这样才能“挺直腰杆”面对家人的质疑或者反对。
你也会真实地感受到旅行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文博算了算,在他18年的人生历程中,80%的时间几乎都在学校度过。因此,高考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出发去旅行,这是他想到的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唯一途径。
每个大学生心中,都有自己对旅行的独特理解。对他们而言,旅行不只是为了看世界,更是确认自我、定义青春的一种方式。
即将走遍全国的何理,这几个月瘦了十几斤,也黑了不少,但他觉得,自己一路走来,阅历多了,眼界也宽了。如今,他对人生的想法发生了变化,“现在我对996式的工作一点都不向往,我不愿意让自己被房贷、车贷‘绑架’。我想为自己而活。”何理说。
而立志环游世界的林书华意识到,走得越远,越发现人类的相似。结束暑假的旅行,在迪拜的机场准备返程时,他在朋友圈发了很长的一段感想,最后一句话是——“环球的意义,或许不在于看遍世界,而在于让你知道,无论走多远,最终要面对的,仍是自己。”
暑假临近尾声,这些大学生们已经在构思新的旅行计划,等待下一次出发。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去哪儿:暑期每10个出国玩的人中,就有1个是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