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广元昭化:业态扩容激活文脉 古韵新声引客来

来源:中国网

昭化古城,作为蜀道翠云廊的起点、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三国古城,曾以“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 的盛名传扬四方。

青石板路蜿蜒穿城,将岁月的痕迹轻轻延展;古城墙垛矗立街巷,承载着千年风霜的洗礼。昭化古城,作为蜀道翠云廊的起点、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三国古城,曾以“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 的盛名传扬四方。

如今,有了汉代画像艺术馆的陈列展示、怡心园的茶饮服务、汉寿庭苑的多样体验,再加上滨江湿地的生态建设,这座千年古城正通过不断丰富业态,扩大游客的体验范围,让原本沉寂的历史文化重新活跃起来,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

古城的文化魅力,在一个个精心打造的业态中愈发凸显。县衙旁的汉代画像艺术馆,虽仅有180平方米的空间,却宛如一座穿越时空的文明驿站。1号展厅内,132种从昭化本土出土的汉代画像砖静静陈列,车马出行的威严仪仗、凤凰朱雀的灵动姿态、神话传说的奇幻场景,通过古朴的纹饰清晰呈现,每一道线条都诉说着汉代的生活图景;苟家坪出土的汉瓦与清代砖瓦并列展示,清晰勾勒出建筑工艺的演进轨迹。2号展厅则汇聚了四川、河南、浙江、江西、山西等地的特色古砖,不同地域的砖刻艺术在此碰撞,让游客在方寸之间尽览全国古砖文化的多样性。

“这巴掌大的展馆,却像打开了一部立体的汉代百科全书,每一块砖背后都是沉甸甸的历史。”专程从外地赶来的历史爱好者王鹏,一边仔细端详画像砖,一边由衷感慨。

几步之遥的怡心园,是古城业态融合的生动缩影。这座曾属于清代鲁氏望族的老宅,兼具南北建筑的独特神韵,四层院落层层递进,“旱船天井”的精巧构造更是令人称奇,尽显古人的建筑智慧。

今年老宅改造投入运营,改造后的老宅既保留了古朴的风格,又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业态:以“昭化”“葭萌”等古城历史元素命名的盖碗茶,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饮品,每一款茶名都承载着一段古城故事,品茗仿佛开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广元本土IP “武小萌”衍生的文创产品摆满货架,可爱的形象与老物件的沧桑形成巧妙对比,传统与时尚在此和谐共生。“在这里既能欣赏古建筑、聆听历史故事,又能喝茶打卡、挑选文创。”年轻游客李玥的话,道出了当下新消费群体对文旅体验的多元需求。

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的汉寿庭苑,为古城增添了更多生活气息。这座坐落于古城核心区域的仿古院落,以小桥流水的景致呼应着古城的温婉韵味。近200人的接待能力,让家庭聚会、团队活动都能在此找到合适的空间。“真没想到在千年古城里,既能吃到地道的本地火锅,还能体验高科技的特效影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太巧妙了。”来自成都的游客张琳,在体验过后忍不住连连点赞。

白天的古城,浸润在厚重的文脉之中,让人心生敬畏;夜晚的街巷,则涌动着热闹的烟火气息,令人沉醉。而古城内的实景剧《葭萌春秋》,更是将夜晚的氛围推向高潮。这部实景剧以昭化古城的历史为蓝本,依托古城的街巷、院落等实景场地,通过精湛的表演、恢宏的场景、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将千年历史娓娓道来。“以前了解古城历史靠听讲解、看文字,现在通过实景剧,仿佛真的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这种体验太特别了。”看完演出的游客刘鸿激动地说。

不仅古城内部业态丰富,城外的生态新景也为昭化古城的文旅体验增添了新的维度。在白龙江右岸生态修复项目的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正加紧铺设滨江绿道。这片297亩的施工范围内,8个绿岛已雏形初现,芦苇、樱花、银杏等植被错落分布,待明年春暖花开,这里将成为一片绿意盎然、花香四溢的生态胜地;11个仿汉风格的凉亭与3处亲水平台已基本建成,凉亭的古朴造型与古城的风格相得益彰,亲水平台则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江水的机会。

据悉,湿地景观融合了海绵城市理念,既能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为游客提供亲子互动、亲水休闲、漫步观光的场所,与古城的文化游形成互补,进一步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从“走马观花看景”到“沉浸式入景体验”,从“日间短暂游览”到“全时段深度感受”,从“聚焦古城核心”到“辐射周边区域”,昭化古城正以业态的持续拓宽实现文旅品质的不断提升。

正如昭化区文广体旅局局长杨宇所言:“我们始终以业态创新为笔,以千年文脉为墨,让每一处新场景都成为读懂昭化的窗口,让每一次体验都成为感受古城魅力的契机。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多‘文旅+’的融合路径,让昭化古城的故事越讲越生动,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原题:《广元昭化:业态扩容激活文脉 古韵新声引客来》杨黎明)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广元昭化:业态扩容激活文脉 古韵新声引客来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