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VR眼镜飞越张家界、体验未来世界生活、驾驶采矿车开启火星淘金之旅……当旅游遇上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我们的旅行方式,推动旅游从传统的“围观式”观光,向深度“探索式”体验全面升级。
沉浸体验
科技旅游正彻底改变游客的角色,从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通过沉浸式体验让高科技变得触手可及。
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中国建筑科技馆,“走!去建设火星”科学体验展成为游客热门选择。展览聚焦深空未来、火星建造、太空艺术三大主题,带领观众穿越星际、情景式体验未来火星生活。该馆科普部主任刘芳介绍,围绕“趣味导览+手工活动”设计90余门科普课程,开展5000余场活动,受众超30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近三成。
“科技旅游通过‘科技+’模式打造新场景、新体验、新产品、新业态,让游客可以穿越历史、解密科技、触摸未来,为出游赋予情绪价值,尤其能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热情。”该馆执行馆长张祖礼说。
在海南,类似文昌航天旅游的新型科技旅游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以科技景观和创新场景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形态不断涌现。
在位于海口市秀英区西海岸的海南长影奇幻乐园,《光之密钥》电影特技秀演出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呈现了一场“赛博朋克未来世界”的视听盛宴;绿幕影视体验互动项目,让游客借助绿幕拍摄技术实现实时互动;“一星七馆”研学战略,则构建以“长影电影博物馆”为主,以休憩馆、临展馆、游乐馆、竞技馆、无人机展示馆、国防馆、法治馆为辅的全链条研学场景。
长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栾国栋介绍,海南长影奇幻乐园始终坚守“影视科技+文化体验”理念,在“研学+娱乐”的融合模式下,打造乐园的科技旅游特色品牌。
湖南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增强游客的参观体验。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将韶山毛泽东广场开班仪式、故居情境教学等沉浸式体验与全息投影、数字展厅相融合,搭配思政主题课,实现每日常态化接待4000名计划内研学学生,已惠及70余万名中小学生;通过“湖南一码游·又湘游”微信小程序实现湖南省内14个地州市、500多家景区及文博场馆的一键预约功能,同时还能根据用户所在的位置优先推荐周边有空房的酒店,实现快速入住。
数字拓界
数字技术打破了物理边界,为文旅资源插上翅膀,创造了“可参观、可体验、可学习”的完整新生态。
在湖南,游客动动手指,便可在湖南博物院数字展馆轻松漫游马王堆汉墓,身临其境参观43个展览;在张家界云宇宙馆,体验VR滑雪、VR翼装飞行、飞越张家界、创意合拍等文旅项目……
近年来,湖南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科技创新与文旅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接待游客从2021年的5.3亿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7.42亿人次,2024年旅游总花费突破万亿元,旅游业成为湖南六大万亿元产业之一。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李爱武介绍,湖南推进科技创新赋能攻坚行动和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出台“文化+科技”行动计划,从财政补贴到税收优惠,从技术创新研发到人才培养引进,从正向激励到反向督促,跨部门协作构建了完整的政策生态链。
为加快推动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湖南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进行有效活化与创新表达,将古老的传统文化遗存转化为年轻人更喜闻乐见、更富有传播力的新形态,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对永州浯溪碑林等古代石碑石刻开展抢救性保护,将历史文物活化利用;开发数字文博平台“山海”APP,建设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博物馆,拓展文化传播新路径。
同时,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立足地域特色文化,运用人机交互、混合现实等应用技术研发文旅装备。例如,马栏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华非遗云平台及中华非遗数字体验馆”项目,以3D建模和实时渲染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场景,给人以震撼体验。
海南省文昌市的航天观礼旅游项目,除了给游客带来观看火箭发射的震撼感受外,相关场馆还提供航天科普、航天展览、主题演艺等内容丰富多样的航天主题活动,让游客在实践体验中拓展知识维度。
“看火箭发射其实只有几分钟,重要的是加强航空航天知识的宣传教育。”山海天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助理辛国涛介绍,文昌航天发射场是全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而海南又是国际知名的旅游消费目的地,来海南观看火箭发射成为游客仰望星空、追求航天梦想的一个新选择。
业态融合
科技旅游通过“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拉动新消费。
文昌的“追火箭”科技之旅,点燃了城市活力,催生了经济新动能。曾经的荒芜滩涂之地,成为“追火箭”科技之旅的热门旅游目的地,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跨界融合在当地正变为现实。
“追火箭”科技之旅火了之后,当地旅游机构和酒店利用资源优势开设观赏点,不少村民也在自家楼顶开设观赏平台。泰山安置区村民麦英娜告诉记者:“随着火箭观光旅游的兴起,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家长专门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来看火箭发射,让他们从小了解航天科技知识。”
栾国栋建议,海南应积极培育本土化IP特色科技旅游业态,加强区域协同,形成跨景区科技体验线路,推动科技旅游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联动”升级。
在湖南省浏阳市,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引入数控技术、无人机编队等科技创新元素,推动拥有千年历史的烟花由“单一燃放”升级为“艺术表达”。每个周末,在天空剧院、浏阳河城区段推出的沉浸式焰火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的魅力,拉动当地消费效果显著。据统计,2023年以来,浏阳市已举行创意焰火燃放活动超130场,吸引游客超600万人次,拉动消费超180亿元。
武汉市在其行动方案中,将叫响“赛博武汉”品牌、推广“光谷光子号”空轨等科技创新成果作为重要抓手,打造一批元宇宙街区等地标性项目和景观。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发布的6条科技旅游线路,将尖端科技元素融入传统赏樱场景,其“光谷光子号”空轨,既途经高新技术园区,也穿梭于森林公园,科技与自然的融合为其赋予了极高人气,成为游客来到武汉必打卡的新地标。“空轨太酷炫了。”刚乘坐完“光谷光子号”空轨的深圳游客王丽敏意犹未尽。
武汉光谷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空轨事业部副部长胡活力告诉记者,“光谷光子号”是我国首条开通运营的空轨线路,全长10.5公里,已有超过310万人次前来体验。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高科技产业与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可参观、可体验、可学习”的科技旅游生态链。
(原题:《科技旅游:从“围观式”向“探索式”体验升级》)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科技旅游:从“围观式”向“探索式”体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