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水文化赋能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四川举办

作者:品橙旅游

11月22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水文化赋能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四川省峨眉山市隆重开幕。

【品橙旅游】11月22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水文化赋能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四川省峨眉山市隆重开幕。本次会议标志着“水文化赋能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旨在融合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探索以文化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水文化2

研讨会汇聚了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居署、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等国际组织的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直属机构的领导和专家,新华社、五洲传播中心等中央媒体代表,以及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管理者、跨国企业代表等百余位中外嘉宾,共商文旅融合大计。

项目启动:贡献文旅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在上午的开幕环节,乐山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冯彬致欢迎辞,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代大江、世界旅游联盟主席张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副代表乔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主任应盛分别致辞,一致强调了文化传承与可持续旅游对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并对本项目寄予厚望。

随后,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研究员黄璜介绍了“水文化赋能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该项目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水资源综合管理、文化赋能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国际发展框架与中国水利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文化强国和旅游强国,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等国家发展战略有机融合,将整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联合国系统资源,邀请新华社、五洲传播中心、北京联合大学等国内单位参与实施,吸纳国内代表性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作为试点单位,共同搭建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国际传播的综合赋能和对外交流平台。

在全体嘉宾的见证下,项目发起方代表共同启动了“水文化赋能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标志着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合作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水文化1

主旨演讲:凝聚国际共识,分享前沿智慧

随后的议程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助理驻华副代表张卫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文化与发展事务协调员曾蕴衡、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执行主任才华等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们从全球水治理、文化多样性、旅游经济影响和国际品牌建设等不同维度,深入阐述了文化赋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与实践方向。

下午的会议聚焦于政策解读与地方实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的专家从国家战略和行业规划层面提供了宏观指导。来自新华社、五洲传播中心的中央媒体代表则从国际传播角度,探讨了如何讲好中国水文化与可持续旅游的“中国故事”。来自上海市普陀区和峨眉山景区的领导分享了地方水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圆桌论坛:聚焦三大核心议题,碰撞实践火花

本次研讨会的亮点是三大平行圆桌论坛,议题直指项目核心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论坛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专家,以及泰山、乐山大佛、武夷山、黄山、青城山—都江堰、栾川县等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管理者分享,探讨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守护文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水资源旅游利用创新模式”论坛汇聚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专家,以及九寨沟、黄龙、濯水古镇、昆明滇池、滕王阁等以水景闻名的景区代表,共同探索水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平衡之道。

“文化赋能可持续发展成功经验”论坛则邀请了《中国国家旅游》杂志、三星堆博物馆、西岭雪山、蜀南竹海、邛崃天台山等媒体和景区,以及北京联合大学的旅游专家,分享了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能的成功案例与创新模式。

展望未来:构建发展新范式,焕发永恒魅力

本次国际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行动的启航。通过高层对话、经验分享与智慧碰撞,与会各方进一步凝聚了“以水为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共识。“水文化赋能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的顺利启动,预示着中国将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系统性地开展创新示范,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增的旅游发展新范式,让中国的壮丽山河与璀璨文化在永续利用中焕发恒久魅力。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水文化赋能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四川举办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