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高舜礼:新加坡旅游发展重视与城建和经济相融合

来源:中国网

就发展诀窍而言,新加坡比较明显的一条启示,就是把旅游发展尽量融入城市建设和商贸发展中,不是就旅游论旅游、就旅游干旅游。

就发展诀窍而言,新加坡比较明显的一条启示,就是把旅游发展尽量融入城市建设和商贸发展中,不是就旅游论旅游、就旅游干旅游、就旅游醉旅游;而中国的很多大中城市搞旅游,依旧是在传统旅游的小圈子打转转,虽近几年声言“旅游+”、“+旅游”,但实际上真正做到景城融合、商旅融合、文旅融合、主客融合的还微乎其微,所走的城市旅游发展之路仍旧比较吃力。

10月下旬,我应邀前往新加坡参加了携程集团全球合作伙伴峰会。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中,相隔近30年的第二次到访新加坡。随着年龄阅历增长和旅游领悟加深,对此次所见所闻自有一番感触和思考。

在会议活动之余,我故地重游了上次到访新加坡的地点,如鱼尾狮公园、滨海湾、牛车水、乌节路;也浏览了上次未曾看过的几个点,如克拉码头、小印度、哈芝巷、最后的甘榜;特意看了友人推荐的旅游去处,如海滨金沙广场、滨海湾堤坝、安祥山文化风貌街区、中岜鲁历史文化生活区;顺逛了下榻数日的圣淘沙岛内区域,如悦乐圣淘沙酒店(Village Hotel Sentosa)、名胜世界(Resorts World Sentosa)、硬石酒店( Hard Rock Hotel)、欧芮酒店( Hotel Ora)、环球影城广场、西乐索(sioso Bch)海滩、巴拉望海滩(Palawan Bch)、圣淘沙自助午餐(Souhside Buffet Lunch)、特丽爱3D美术馆(Trickeye Museum)、怡丰城(Vivo City);参访了新加坡方面安排的资生堂森林谷和汇丰银行雨涡、樟宜时空体验馆、星空花园、樟宜体验工作室之旅、YOTELAirandJewel健康产品之旅(Mined+Natureland)。此次5天4夜的新加坡之行,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但足迹遍布、观览甚丰。

新加坡是一个袖珍型的国家,国土面积731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的海淀+丰台区,略小于通州区),人口仅545万(相当于北京市的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常住人口),便注定国民旅游(国内游和出境游)市场不大,而吸引外国人的入境旅游是大头。疫情之前的2019年,新加坡接待入境旅游达1911.6万人次,相当于本国人口的3.35倍,而同期中国接待入境旅游仅相当于本国人口约1/10。如果把新加坡视为一座城市,那么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旅游营销上,对中国大中城市有很多可资学习和借鉴之处。

一、新加坡城市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局限

人们一说到全球经济腾飞国家的范例,大多自然就会想到新加坡,她以建国不足一个甲子的时间,便以地小人少的薄弱基础,跻身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前列,国民人均GDP位居世界第六,真正创造了人间奇迹。其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有颇多值得研究和借鉴之处。那么,新加坡发展入境旅游有哪些优势?

(一)地理位置较为适中。新加坡地处北纬1°18′,东经103°51′,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亚洲大陆的最南端。与中国的地理区位相比,距离东盟诸国、海湾国家、非洲、欧洲、大洋洲都较为便捷,飞抵中国北京约需5.5-6小时,比中国吸引入境客源有些地理之便。据报道,截至10月第一周,新加坡每周航班达到5800趟,已是疫情最严峻时的6倍,客流量逐步恢复到疫情前平均水平的80%;外国航空公司飞往新加坡的数量从39个增加到98个;新加坡往返中国的航班已复航至25个城市,航班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76%,每月达2600多趟。

(二)城市建设和服务水平高。与旅游发展关联紧密的一系列要素,如“行、游、住、食、购、娱”六个传统要素,因新加坡经济高度发达而保持了较高水平。以酒店业为例,圣淘沙岛内的各类酒店超过30座,仅名胜世界就有4家酒店、1500多个房间。市内面积本来就不大,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为游客提供多种交通方式和出行便利。

(三)金融、航运、商贸、科技、会展发达。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对外交流枢纽,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化工等领域都有不俗业绩。它是全球制造业超过全国GDP总量20%的少数国家,全球20%的手机芯片产自新加坡,还是全球第三大炼油基地,也是爱尔康、辉瑞、赛诺菲等知名医药企业的研发中心,2021年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总值高达160亿美元。所有这一切,为发展会展与奖励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条件。

(四)语言、饮食、管理等与国际接轨。新加坡社会治安好,通用语言是英语,电视节目多数是英语,行车靠左,餐饮西式+南亚风格,消费支付也西化。对大多数国家的入境者来说,不存在生活上的障碍。

(五)一城之域易于宣传和记住。由于新加坡地域不大,决定了可推介的旅游产品不多。如推介每年新增的游览去处,便是屈指可数、如数家珍,如土著文化博物馆、飞禽公园(改扩建的)、滨海湾擎天大树。

当然,地域面积狭小和经济过于发达,对吸引入境旅游也存在某些制约因素。

其一,新加坡人均GDP高居亚洲第一,达7.27万美元,相当于中国人均的5倍,这让中国游客觉得旅游价格太贵,在新加坡住经济型酒店的价格,可在中国入住五星级酒店;其二,由于新加坡地域面积小,注定了旅游吸引物总量不多,游客到访一次之后,再游的间隔性会普遍很大(公务和商务除外);其三,随着中国旅游开发对互联网、智慧化、元宇宙等高新技术的加速运用,某些以现代科技加持的旅游吸引物的开发水平已超出新加坡,如特丽爱3D美术馆、樟宜时空体验馆等已不具有吸引力。其四,旅游开发受地域空间的局限,只能见缝插针、“螺蛳壳里做道场”,占地面积稍大的旅游产品难以开发,便造成在产品种类上的局限和不足。

二、新加坡疫后旅游市场的快速恢复

疫情之后,新加坡入境旅游快速恢复,在全球应是走在前列的。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新加坡入境旅游191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人数达360万人次,属第一大入境客源国。按照新加坡旅游局的预计口径,2023年将接待入境游客1200万至1400万,带来约180亿至210亿新元的旅游收益。这个规模约相对于2019年新冠疫情前的67%至75%。我认为,这个估测是留有充分余地的,是明显偏向保守的展望。

从各方面的零星报道,以及我在新加坡几天的实地(酒店的餐饮者、环球影城的人、机场的往来乘客)感受看,觉得新加坡目前的旅游客流较为兴旺。据报道,2023年1月至8月,新加坡入境旅客达90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79%水平。早在今年初,新加坡已有部分市场恢复到了疫情前同期水平的80%。其中,澳大利亚和越南市场的表现甚至超过了疫情前的同期水平;中国大陆赴新市场启动稍晚,但回暖较快,仅7、8月暑假期间就已达44.58万人次,重回第一大客源国的位置。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东航、厦航入境新加坡航班数全面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预计2023年中国访新游客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30%至60%。新加坡加快疫后入境市场复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尽早开放旅游市场

早在2021年9月,新加坡就推出疫苗接种者旅行走廊计划,允许已完成疫苗接种程序的旅客免隔离入境,最初开放的是对德国、文莱和韩国游客;10月中旬,又向加拿大、丹麦、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英国和美国实行双向无隔离旅行;11月又开通与澳大利亚、瑞士和韩国的疫苗接种者旅行走廊。2022年4月起,这一政策推向全球各国家及地区,出入境人数显著提升,7、8月份的酒店已一房难求。受益于疫情防控及边境开放政策的松绑,新加坡上半年迎来12倍于2021年同期的入境游客量,接待入境旅游约150万人次。至此,新加坡人出境旅游也明显高涨,护照申请量一度飙升至每天7000多份,高峰时一天收到14000份申请。

(二)着力推进跨界创新合作

新加坡旅游局对与国家日益增长的优势产业相契合的活动,都持主动参与、协调、推进的态度,如金融服务、城市解决方案、航空航天和物流、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科技等,目的是巩固新加坡作为创新MICE活动首选目的地的地位,这对疫后旅游市场加快复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譬如,2023年3月,中国机电产品品牌展览会在新加坡举办,吸引了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化学等十余家央企,海尔、隆基绿能、正泰等领军企业以及100余家各具行业特色的中小企业参展。6月,举行首届财新亚洲愿景论坛(Asia New Vision Forum),这是中国媒体机构疫情后首次在海外举办的国际商业峰会,吸引了400余位来自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商业决策者和资深学者;9月20日,新加坡商务会奖旅游交流会在北京举办;10月下旬,在新加坡圣淘沙岛举行“携程2023全球合作伙伴峰会”,是本年度接待规模最大的会奖活动;明后年将举办“2024年首届APE亚洲光电博览会”、奖励旅游的安利中国万人团、“2025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三)增加旅游市场营销经费

新加坡政府2022年4月宣布将拨款5亿新元(约合25.5亿元人民币)刺激旅游业。旅游局计划从中拨款1.1亿新元(约合5.6亿元人民币)推出更多活动吸引旅客,同时帮助旅游业招聘从业人员。

(四)补助旅游企业聘用员工

疫情前两年,对旅游等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新加坡政府给予当地旅企所聘请的本地人月薪75%的补助;融资方面,政府推出了临时过渡性贷款计划,以低利率贷款帮助旅企渡过难关,同时提供高达80%的风险担保。

(五)主动提供旅游消费便利

新加坡旅游局通过加强与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平台的合作,推出了“心想狮城卡”和“体验新加坡”小程序,以及相应的优惠内容,方便游客在“掌中”就能获取出行信息、进行消费。我在商场和餐馆体验了手机扫码支付宝,可在一部分商家直接以人民币消费或购物,但微信的应用场所相对要少得多。在新加坡乘坐地铁,还可凭借银行Visa卡直接刷卡,不用购票就可上车。新加坡旅游局还与携程等中国线上旅行平台、旅行社强化伙伴关系,针对中国境外旅游出现的新趋势,努力做好接待服务工作。

三、新加坡城市旅游发展的诸多探索

城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心,担负着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双重使命;同时,大力发展城市旅游,有助于对诸多产业发挥拉动性和润滑剂作用。新加坡发展旅游的条件并非绝对优越,所做的一些探索实践值得借鉴和研究。

(一)主动作为的统筹协调

由于国家体制的差异,中新两国旅游部门的职能有较大不同。中国旅游部门是若干行政权力,表现在管理行业、评定称号之类;新加坡旅游部门则主要负责市场开发,统筹和协调诸多部门和行业,在各领域寻找和楔入推动旅游发展机会。这既是行政管理体制的差异,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中国旅游业界有人比喻旅游部门的作用,说它就像是穿插糖葫芦的竹签,或者是串连粒粒珍珠的系绳,新加坡旅游局所扮演的角色应该已经到位。

中国旅游部门虽历经多次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目前来看管理之责依旧是为主的,国家和省级的要印发文件、编制“噱头”、检查验收,市县级的则要推开发、参创建、管服务,市场宣传营销仅是诸多职能之一。这种职能设置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那么,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后,旅游管理体制是否依旧如此?是否仍与大多数发达国家明显有别?从现在开始,这是一个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二)与时俱进的求新创新

由于地域面积较小,新加坡长期以来在战略上保持了求新求变的发展理念,针对不同时期、阶段和国别的特点,以新发展、新玩法、新平台为着力点,努力满足不同客源市场的需求。例如,确立绿动身“新”、食遇“新”意、乐活“新”生、体验创“新”的四个主题,不断推进新酒店开发、热门景点升级等,努力体现多维度的旅游体验。

从有关资讯材料看,近年来,新加坡新开或增添的旅游项目不算少,如新加坡儿童博物馆、滨海湾花园的擎天大树、圣淘沙中央海滩市集、艺术科学博物馆的新增“探索新领域”展厅、夜间野生动物园新建的露天剧场、万态野生动物世界的飞禽公园的更新、圣淘沙拉扎鲁斯岛的可持续海岛体验等;最近,还重点推介星耀樟宜之旅、樟宜郊区之旅(Changi Precinct Tour),既考虑吸引占总乘客量约三成的过境乘客,也是为把入境游客引入远离市区喧嚣的东部地区,感受樟宜村和樟宜海滩的乡土氛围。

新加坡新增的一些旅游项目,很大比例并非是在新土地上的全新开发和建设,而是对公共设施、商业场所的“借壳生蛋”,或在原有旅游场地基础上的翻新改造,以及新增部分功能。这与当下中国各地动辄就是新开、新建有明显不同,人们率先考虑的是寻觅建设用地,而不大愿意去利用废弃地和撂荒地。去年以来,国办、有关部门印发的有关旅游发展的文件,多次指出对这类土地的利用,说明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三)多元立体的旅游营销

新加坡的旅游宣传营销做得深入,除了常规的一些做法外,还有一些较有自身特色之举,形成了多元化、立体性、全方位的格局。

其一是利用各种重大活动和展会进行宣传。如新加坡商务会奖旅游交流会、2023新加坡休闲旅业大会、深蓝媒体智库会议、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F1)新加坡大奖赛,都有新加坡旅游局的一些宣传推介或接受媒体采访。我在出国之前,就浏览过这方面的一些报道,折射出其传播力还是较为深广的。

其二是针对主要客源国的旅游宣传推介,如针对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今年10月上旬,在中国筹备纪念“一带一路”提出10周年的前夕,新加坡驻华大使陈海泉先生就受邀参加央视3套《艺览天下》栏目,录制了“一带繁花一路歌”,集中介绍了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和旅游,对中国游客而言这是最具说服力的旅游宣介和指引。

其三是推出奖励计划为旅客提供免费旅游体验。2023年4月23日起,重启了因新冠疫情而暂停的“新加坡之旅”计划,为过境旅客(停留5.5至24个小时)免费提供体验本地的文化遗产,该项目自1987年推出,至新冠疫情暴发之前已接待8万多名旅客。

其四是主动应用新的宣传媒介和平台。新加坡旅游局一向关注宣传营销发展的新趋势,从最初的微博、微信,到后来短视频和小红书的崛起,都及时做出跟踪性反应,在对应的平台开设自己的账号,与不同兴趣圈层的消费者保持沟通。比如,在去年推广和王嘉尔的狮城旅行Vlog,就很好地利用了四个平台的特点,从不同侧重点进行聚力传播,将精彩的内容带给中国旅游者。

(四)高度重视的会奖旅游

新加坡旅游局非常看重会议与奖励市场,专设了会议与奖励旅游署。在疫情前,商务旅客约占新加坡总旅客人数的13%,大量国际参与者受MICE活动吸引而前来新加坡。

为了加强会奖市场的开发与服务,新加坡提出要针对疫后MICE需求的新变化,认真研究和适应当前市场趋于个性化、分散化、融合性、多样性的趋势,除了进一步提升签证和通关效率、展馆和酒店服务品质,以及目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将以个性化的服务和丰富的创意选择,为不同需求的客群制定不同的体验项目,为客户提供按需所设的援助计划。其中,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MICE活动是积极拓展的重点。2023年10月,在圣淘沙举办的携程集团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新加坡旅游局与携程签署第二个3年战略合作,并启动全球市场合作升级计划,双方将在中国境内围绕新加坡热点节庆、艺术文化等开展合作,在国际市场进一步落实Trip.com海外多个站点与新加坡旅游局的合作。

中国对会奖旅游市场的开发,现仍处于起步和探索中,甚至正处在觉醒和意识阶段。对于大的一些会议、展览、赛事、活动,很少看到旅游部门主动作为的身影,有所参与的只是旅游企业承接了会奖活动的某些溢出效应。

(五)见缝插针的“全域旅游”

在城乡建设发展中,适时地楔入旅游业态,国人和业内称之为发展“全域旅游”。在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有意识地孕育出主客共享的旅游吸引物,是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较具代表性的就是金沙滨海湾一带,通过全方位、整体性的提升城市绿化和花卉景观,将“花园城市”提升为全球化“花园中的城市”。

这里除了滨海南花园、东花园、中花园三个风格各异的水岸花园外,还有具体地段上的闪光点,一是金沙大厦楼顶的金沙空中花园(Sands SkyPark Observation Deck),如一个巨型的冲浪板横跨在三座酒店的顶部,耗资1亿多美元建造,占地1.24万平方米,距离地面200多米高,拥有世界最大的空中游泳池(全长150米),种植了250多棵树木和650多株植物,可同时容纳3900人参观游览;二是植物冷室,包括两个玻璃生态区,“云雾林”(占地0.8 公顷)和“花穹”(占地1.2 公顷),通过还原热带山地地区凉爽潮湿的气候和地中海及半干旱、亚热带地区凉爽干燥的气候,种植400种、约8.7 万株最受威胁的植物物种。三是“擎天大树”,也被称之“阿凡达”,营造了独具一格的垂直花园场景,部分“树冠”安装光伏电池,白天吸收太阳能,夜间用来照明,成为最具魅力的夜景观赏地。

这种借巢安家、移花接木的“全域旅游”开发,在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实践中并不多见,而针对旅游主题的各种开发随处可见,不少还瞄准打造“爆款”或“网红”,最后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合初心。这反倒说明一个事情,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谋划得好也会孕育旅游发展先机,只要旅游部门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也可能会创造出别开生面的旅游吸引物。

(六)持续完善的旅游度假区

圣淘沙是久负盛名的国际度假胜地。它最初是一处昔日的小渔村,后被英国殖民者占为军事基地,1972年才开发成为一处海岛度假区。上世纪90年代中,我前往该岛时旅游度假项目并不多,通过这些年持续不断的扩建和提升,如今已成为内涵丰富、设施完善的知名度假胜地。

这次对圣淘沙印象较深的有五点:一是建成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度假酒店,据介绍有30多座,还有高尔夫球场;二是拥有顶级的游乐娱乐设施,2010年3月投资落成的环球影城耗资43.2亿美元,拥有7个主题区、24个景点、18个专门设计的游乐项目;未来水世界剧场拥有3500多个座位,为全球之最;三是开阔的会议场所,名胜世界宴会厅达 6000 平方米,配备最先进的 270 度投影,其多功能厅2800 平方米、总容纳量超 4500 人、可分割为20 余间多功能厅;四是有众多的休闲游乐项目,集主题乐园、热带度假村、自然公园和文化中心于一体,有珊瑚馆、艺术村、海事博物馆、军械馆、西罗索古堡、受降厅、蜡像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五是岛上有3.2公里长的白色沙滩,是典型的优质“阳光、沙滩、海水”三位一体的滨海度假地。此外,岛上有免费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中国现已批准的国际级旅游度假区已有63家,尚未有没有一家接近圣淘沙的开发水平,问题不在占地面积和自然条件,而是内部的配套水平和产业要素的档次。

(七)水到渠成的夜游经济

新加坡的城市夜景是美丽的。导游在向游客做介绍时,通常会加上一句话,到了晚上灯光亮起来,景色会更美的。这儿既有较大的片区,如金沙滨海湾,也有具体的一些地段,如牛车水、乌节路、克拉河码头。

目前,网站和导游极力推荐的、甚至说错过就很遗憾的是金沙大厦背后的“擎天大树”,它们以热带雨林中的大树灵感,营造了十八棵参天大树,树高介于25 至50 米,不仅可支持植物的生长,还能模拟树木生长的生态功能。通过垂直展示的热带攀缘植物、附生植物和蕨类植物,营造出令人惊叹的热带雨林场景,并在两棵大树之间架设空中步道,以方便游客全视角欣赏花园美景。树冠上安装了光伏电池,白天时吸收太阳能,到晚上就可以供电照明,五彩的灯光和投射多媒体,将这座垂直花园打扮得妖娆多姿。

再一处一睹为快的夜景是樟宜机场的新地标,叫“星耀樟宜” 雨漩涡(Rain Vortex),建成开放于2019年4月。“雨漩涡”瀑布从七楼直落地下室,落差高达40米,四周是园林景观资生堂森林谷,不仅白天可以身临其境,夜间开放灯光秀,将令人震撼的宏伟建筑、葱郁碧绿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被誉为“超时代的前卫杰作”。

此外,夜间消费较集中的是克拉码头片区,是集购物、饮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夜游集中区。2008年还在码头湖畔建造的165米高的摩天轮,使得这片区域更加欢畅愉悦、美不胜收。

(八)自然而然的旅游购物

购物是旅游行程中的一大花费。在新加坡逛了几天,发现游客购物基本就在专卖店、超市、商店,所购也就是普通商品,并无所谓特意开发的“文创”之类。只要向导游、司机请教,就会告诉你如果购买奢侈品、名牌货,就要到滨海湾的金沙大厦,旁边还有LV专卖店,或高档酒店附带的名牌专卖店;如果是购买大众化商品,可去乌节路、牛车水的大街两边的店铺,有售各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风格的物品(小百货、饰物),譬如一种叫峇迪(Batik)的纺织品,就是日惹的爪哇峇迪风格,不仅爪哇人钟爱的花纹,就是新加坡空姐衣裙亦用此布料。还有个别地铁站直通的大商超,如圣淘沙岛外的怡丰城(Vivo City)。

一些旅游“打卡点”,哈芝巷、小印度、安祥山等,也会出售一些旅游商品。哈芝巷街边小摊售卖的瓷瓶、杯子、碗碟、玻璃器皿、烟灰缸,生肖猫、小象等,都富有南亚特有风格,似乎也不是作为“文创”开发的,就是普通生产的小商品。

据有关导游讲,鳄鱼油和珠宝是兜售给游客的两大品类,他们大致参加的是购物团,这种团占总量半数以上,也就是中国人所说低价团,通常要以扎店购物以弥补团费。按照新加坡的法律,商店所售只要是真货、且明码标价,就属于合法的生意。这种旅行团的导游和领队,大多是买团来带的,购物店一般给其8-10点的回佣,旅行社也应是要拿一些的。因此,游客在这类店铺购买的物品,价格自然也是要高一些,这与中国旅游城市的一些情况相类似,是带有行业普遍性的一些现象。

(九)积极倡导的康养概念

这是针对疫情后公众更加重视身体和心理健康,新加坡旅游局及时提出的概念,把城市定位为健康养生天堂,并于2022年6月举办首届健康养生节,为公众提供130多项各类健康活动和体验,并计划在南部海岸开发一处健康养生景点,以吸引游客更长时间停留和消费。为吸引中国游客消费,推出“乐活‘新’生”的主题玩法,推荐瑜伽爱好者参与空中瑜伽体验课,品享新加坡更多种类的健康养生活动及产品。

当然,“康养”一词,人们一向理解不一;中国的医学、养生、旅游界就有很大分歧。例如,有人就不太赞同把足疗、按摩视为康养核心业态,认为只有能治愈慢性病和亚健康的方为康养。若以此来看新加坡的康养,显然比中国的康养是宽泛了。10月25日,在新加坡安排考察樟宜机场的项目中,就有一项叫“YOTELAirandJewel健康产品之旅(Mined+Natureland)”。我们前往现场观摩后发现,原来就是为转机和候机时间较长的旅客,提供的就地过夜的住宿或钟点房、淋浴房,如乘客选了Yotelair,住宿就在Jewel里,不用搬行李、打出租找旅馆,但住宿面积很小(Ctrip上标是10m²),收费也不便宜,过夜房是200余新币、冲澡房是25新币。若说这个房间有益健康,就是配置的床可以调整上升下降,老腰肌劳损的旅客会觉得舒服。此外,机场内设有多个豪华休息室、水疗中心、美容沙龙和健身房,只要花上一些钱,会让旅客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不知这些是否就是“健康产品之旅”的主要内涵了。

(十)寂然安适的“乡土旅游”

在友人的特意安排下,我游览了几处与新加坡历史变迁紧密相关的去处,即最后的甘榜、安祥山文化风貌街区、中岜鲁历史文化生活区、滨海湾堤坝。用中国游客的眼光看,这属于新加坡的“乡土旅游”,不像那些打卡点或网红点那么抢眼和喧嚣,而像是退休老者那么寂然安详、少人打扰。最后的甘榜位于城市东北部,是一片相当于10个足球场大小的乡村平房片区,村头还有一座老式的平房清真寺,属于唯一未城市化改造的地方,相当于上海市金山区“最后的渔村”。它归属于一位70岁的老太太,终生恪守祖辈留下的遗训,将一座座房屋像做慈善一样,以低廉价格(15-20新币)出租给世代相传的租户,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人文纽带关联和乡间生态生活。安祥山文化风貌街区,则是充满厚重历史感的“会馆街”,遍布上世纪初至40年代战前的老店屋、骑楼建筑,有一口与附近“牛车水”大街名称有渊源的水井,有福建人的天福宫、潮州人的粤海清庙、印度庙、回教堂等,是了解移民发展史和华人生活史的“历史教科书”。中峇鲁则是政府组屋的发源地和集中区,这儿有英殖民政府兴建的第一批公共住屋,也有新加坡独立以后陆续建造的政府组屋区,早年间中国文人郁达夫、画家刘海粟等都曾在这一带居住过,2003年新加坡宣布将中峇鲁作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区。滨海堤坝则是兴建于10来年前的横跨350米宽的滨海水道口的水利工程,是新加坡第15座蓄水池,拥有一片占地1万公顷的集水区,首要功能是缓解低洼地带的内涝水患,同时又可开展个人独木舟或团队龙舟赛等水上娱乐项目。

短短几天的时间,感受新加坡的旅游业、对比中新旅游业,肯定是肤浅而不深切的,但我认为在对比之中,可以看出差异、看出长短、看出希望、看出未来。

比较中新两国的旅游业界,我感觉也有几个较明显的不同:

一是就发展心态而言,新加坡虽在旅游市场上只有入境这一极,生存危机的意识应更强烈一些,但业界似乎相对平静、平和、平顺;中国业界虽有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国内、入境和出境),回旋余地明显要大得多,但不时流露出一种焦虑、焦躁和焦急,这话若从正面去表述,也可说是较明显的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表现之一就是,动辄声言旅游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或论断什么新现象、新特征、新趋势。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有人将其归之为管理体制或从业群体认识所致,有人将其归之为市场机制不健全,但所导致的结果都是相差不多的。

二是就发展阶段而言,新加坡旅游发展已经达到较全面的成熟阶段,虽然接待和收入规模不太大,但也应属旅游发达国家;而中国旅游业虽自改革开放起已有45年,但就资源利用程度和旅游市场发育看,也仅仅是处于初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发展的余地和空间仍旧非常之大。

三是就发展着力点而言,新加坡已不再把开发景区作为重点,而是偏重于加强宣传营销、统筹协调多搞一些MICE;而中国很多城市仍在追求开发高端景区(最好是5A级的)、国家旅游度假区、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等,期望以此吸引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客源。反观新加坡的这些方面,值得一提的只有圣淘沙岛这个“大项目”,其它的一些景点恐怕连评4A级景区都够呛,却能吸引1900多万入境客源,这说明旅游景区对客源吸引未必是最重的砝码。

四是就发展诀窍而言,新加坡比较明显的一条启示,就是把旅游发展尽量融入城市建设和商贸发展中,不是就旅游论旅游、就旅游干旅游、就旅游醉旅游;而中国的很多大中城市搞旅游,依旧是在传统旅游的小圈子打转转,虽近几年声言“旅游+”、“+旅游”,但实际上真正做到景城融合、商旅融合、文旅融合、主客融合的还微乎其微,所走的城市旅游发展之路仍旧比较吃力。

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大物博、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的世界大国,发展旅游业应有起码的自信和坚守,应该对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充满信心。我认为,凡事不必急于求成,只要发展方向对头,方式方法基本准确,尽量少走一些弯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走在世界前列的旅游强国目标。(高舜礼)

原题:《高舜礼:新加坡旅游发展重视与城建和经济相融合》)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高舜礼:新加坡旅游发展重视与城建和经济相融合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