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第三届气象产业大会在南京召开

作者:品橙旅游

5月21日至23日,风云际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4年年会暨第三届气象产业大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以“科技创新赋能气象产业现代化”为主题,探讨最前端技术与气象产业创新之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品橙旅游】5月21日至23日,风云际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4年年会暨第三届气象产业大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以“科技创新赋能气象产业现代化”为主题,探讨最前端技术与气象产业创新之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谈哲敏,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宋善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于新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华风气象传媒集团董事长李海胜,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董事长白海,江苏省气象局局长张晶等领导出席会议。中国气象局相关职能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相关省(市)气象局领导以及人工智能、商业航天、新能源、航空气象、气候康养等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会员单位代表共6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气象协会1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4年年会主论坛现场

会前,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表示,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是推动我国气象服务发展的重要力量。自成立以来,积极凝聚和团结社会力量参与气象服务供给、推动气象服务行业自律,在服务行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气象局将一如既往关注和支持协会的发展。希望协会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发挥全国性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搭建气象部门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桥梁,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大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新篇章。

气象协会2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致辞

许小峰会长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过去一年来协会携手广大会员在气象及相关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许小峰指出,目前,气象产业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紧密融合,共同作为我国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谈哲敏在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中国气象学会高度重视与协会的合作和交流。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气象学会将与协会进一步推动深入合作与密切交流,共同发挥好气象领域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以更高标准、更广平台、更实举措,奋力开创气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气象协会3

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谈哲敏致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江苏省气象局局长张晶,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霞到会并发表致辞,对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气象协会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海山致辞

气象协会5

江苏省气象局局长张晶致辞

气象协会6

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霞致辞

中国气象局总工程师宋善允出席年会并作专题报告。宋善允总工程师在报告指出,历届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气象工作,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气象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新时代、新需求牵引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科技驱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国家新治理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国气象局党组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高水平人才支撑和高质效保安全、高质效助发展、高质效促治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新篇章。

协会许小峰会长作主旨报告,围绕气象科技发展历程、气象服务与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气象产业现代化探索与思考等方面作了系统性的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风云二号、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地面系统工程总指挥魏彩英,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田奇等专家分别围绕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应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盘古气象大模型等主题,探讨气象科技创新前沿进展,交流气象行业创新成果。

年会上颁发了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国家空间天气业务服务体系构建与应用、中国气候变化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等16项技术成果荣获气象科技创新奖。盘古气象大模型、快速辐射传输模式ARMS的研发、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2.0等9项技术成果荣获气象技术发明奖。

据悉,协会已于2018年、2020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功举办两届气象产业大会。在本次年会上,气象产业大会永久会址正式落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来,双方将凝聚合力,积极推动“产、学、研、用”高度融合,将优秀气象科技成果融入到气象及相关行业中,真正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气象新质生产力。

气象协会8

气象产业大会永久会址揭牌仪式

气象科技厚积薄发,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在产品发布环节,华风气象传媒集团副总工程师陈钻、浙江宜通华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荣、墨迹天气气象产品专家董笛等企业代表分别从气象服务数据支撑平台、天气雷达、专业化气象产品服务等角度向业界同仁分享了最新的前沿技术和优秀产品。此外,在本次年会上,彩云科技首次发布自研大模型结构 DCFormer。此次发布的DCFormer,其性能与此前的Transformer提升1.7到2倍,有助于实现未来12小时的高精度公里级预报。

规范气象服务行为,推动行业自律。会上,2023年气象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结果发布,兰州区域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等25家机构获此殊荣;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东省气候中心等11家机构通过2023年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气象服务机构能力评价。

发现气象之美丰富旅游资源黑龙江伊春云海雾峰、湖北鹤峰茶园星空、山东青岛崂山霜叶、陕西商洛熊耳晚霞、新疆喀什霞光晚归等21处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入选第三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为气象旅游资源的深度宣传、开发、研究以及品牌建设提供支持,助力地方生态价值转化。

 气象协会7

第三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发布仪式

年会期间,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起人座谈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顺利召开。协会七大分论坛轮番登场,各分支机构携手气象及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企业,围绕气候生态产品、航空气象科技、新能源产业、气象科普教育、应急预警、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等主题,为气象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智慧和动力,多方助推气象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年会同期举办了社会气象服务边展暨人才招聘会,宜通华盛、中科光电、航天新气象、国睿科技、星图维天信等17家气象及相关领域创新企业携最新技术方案、产品亮相展会,为会员搭建成果展示平台、就业供需平台、产业对接平台,进一步推动气象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本次大会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浙江宜通华盛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和协办。

附:参展企业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1.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电力气象研究院

2. 华风气象传媒集团

3. 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

4. 浙江宜通华盛科技有限公司

5.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6. 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7. 西安乐驰科技有限公司

8. 彩云科技

9. 博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 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 北京华易众欣科技有限公司

12. 北京巽镭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13. 杭州浅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4. 大连辽无二电器有限公司

15. 中科星图维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 厦门龙辉芯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17. CLS集团美迪公司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第三届气象产业大会在南京召开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