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在全球消费市场中,日本的消费模式因其独特的理性特征而备受关注。日本的消费变迁经历了从大众消费到品牌化消费,再到理性、简约消费的演变。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经济周期对消费心态的影响,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尤其在当前中国消费市场中,强制性与引导性消费手段频繁出现,但这些短期行为往往难以实现长期的消费增长。旅游作为消费的重要抓手,同样面临着理性消费的考验和筛选。
一、日本理性消费模式的启示
日本的消费社会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模仿西方生活方式的大众消费,到以家庭为中心的大量消费,再到个性化、品牌化消费,最终回归理性、简约消费。在第四消费时代,日本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实用性和精神层面的满足。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经济周期对消费心态的长期影响。例如,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消费者从追求高端消费转向性价比消费。这种理性消费模式不仅推动了高性价比品牌如优衣库、无印良品的崛起,也促使零售业态向便利店、折扣店、药妆店等方向发展。
无网红消费模式。在没有网红主导的消费环境中,日本消费者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商品。网红推荐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利益导向性,可能会使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不理智的消费决策。而日本消费者通过自身的调研和体验来选择商品,能够避免这种潜在的误导,从而真正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这种消费模式也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当消费者不再依赖网红推荐时,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即品质和创新。只有真正具备优秀品质和独特价值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这促使企业不断投入研发和改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升级和进步。相比之下,过度依赖网红经济的市场往往会出现大量低质量、高营销成本的产品,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日本消费模式的演变对中国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当前的消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一二线城市逐渐向理性化、简约化消费过渡,而三四线城市仍处于品牌化、品质化消费阶段。然而,无论是哪种消费模式,过度依赖短期的强制性或引导性手段都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反,理性消费的回归才是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关键。
二、中国强制性与引导性消费的局限性
在中国消费市场中,政府和企业常通过强制性或引导性手段推动消费增长,如政策补贴、促销活动等。这些手段虽能在短期内刺激消费,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长期消费习惯。例如,旅游消费中常见的“低价团”“限时优惠”等模式,虽然能吸引游客,但也容易导致消费体验不佳,甚至引发市场乱象。
此外,这种短期行为还可能导致消费市场的虚假繁荣。一旦补贴或优惠政策结束,消费需求可能会迅速回落。因此,从长期来看,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回归理性,注重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消费能力。
三、旅游消费的理性考验与筛选
旅游作为消费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然而,旅游消费同样面临着理性消费的考验。一方面,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低质量、高营销成本的产品,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被误导。另一方面,旅游消费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消费者更加理性地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注重品质和体验,而非单纯追求价格优势。
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旅游消费的理性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日本在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更加注重旅游的性价比和精神层面的满足。这种消费模式不仅推动了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促使旅游企业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
四、理性消费已来
理性消费的回归不仅是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随着消费者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理性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主流趋势。旅游消费作为其中的重要领域,也需要在理性消费的引导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减少短期行为的干预,更需要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日本理性消费模式为中国的消费市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用户体验,这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当企业真正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监管和引导。规范网红推荐行为,打击虚假宣传和不良营销手段,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倡导理性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日本的理性消费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在无网红时代消费的本质。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中,我们应该以理性为指引,回归消费的本真,让消费真正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有力手段。
(作者:张功赞 中景职联副会长、景区实战培训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