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盈利“魔咒”仍未打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共享出行市场快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仅滴滴打车就在全国400多个城市为用户提供了100多亿次的出行服务,平均每天3000多万次,目前仍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但2018 年全球共享出行巨头企业几乎都陷入亏损泥潭。数据显示,2018 年,Uber巨亏18 亿美元、滴滴亏损超100亿元人民币、东南亚最大的移动出行公司Grab 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我国共享出行2012年开始探索起步,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已经成为全球出行产业创新发展的一片热土。”10月2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开幕式致辞中指出。

同时,陈清泰也指出,作为新事物,共享出行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工程,它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无论商业模式、运行方式、服务的产品技术,以及政府的监管,都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最为关键的是,从共享出行发展至今,依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无论是网约车、分时租赁还是共享汽车,不同公司在过去几年里试水过的所有领域,大都难以逃脱不盈利的宿命。

共享出行市场快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仅滴滴打车就在全国400多个城市为用户提供了100多亿次的出行服务,平均每天3000多万次,目前仍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

但2018 年全球共享出行巨头企业几乎都陷入亏损泥潭。数据显示,2018 年,Uber巨亏18 亿美元、滴滴亏损超100亿元人民币、东南亚最大的移动出行公司Grab 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共享出行仍被视为一片蓝海,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尤其是在中国。据普华永道预测,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共享出行的市场价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3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17~2030年)约24%,其中,中国的共享出行市场为56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738亿元),年均增长32%。

传统主机厂“跑马圈地”

全球巨头和国内主流车企,几乎全部参与到共享出行的竞争中。国内涉及面最广的合作是,由一汽、东风、长安、阿里、苏宁、腾讯合资成立T3出行。

“当前汽车市场接近饱和,随着汽车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汽车后服务市场份额将会在2025年增长到整个汽车产业链市场的60%,对比现在增长6倍。目前,车企与供应商靠着卖车、销售零部件赚钱的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10月25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欧了出行董事长张文辉在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表示,进入出行等后市场服务领域是传统主机厂的必然选择。

在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看来,到2030年,未来与汽车相关的核心产品,包括零部件、系统、车辆、市场等,围绕汽车产品增长乏力,大概维持在35000亿-36000亿美金的规模。而出行业务和服务业务,整个市场到2030年将翻一番,达到7万亿美金的规模。

对于传统主机厂而言,在汽车销量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唯有转型才是活下去的资本。在无人驾驶、车联网、5G等概念逐渐被炒热,汽车市场的销量方式可能发生根本转变,所有有危机意识的车企都应该未雨绸缪。背靠传统的汽车生产制造业务向出行服务商转型也是必然选择,重资产、重运营是传统主机厂的优势所在。

但如何高效进行车辆运营,如何有效培养用户习惯,如何提供出色的出行体验依然是摆在传统主机厂面前的难题,也是主机厂与“滴滴们”的巨大差异所在。

“作为一个重资产、重运营甚至大量劳动力集成的产业,出行是一个低毛利的行业,如果产业链没有上下打通,要想实现盈利还是比较难的。” 10月25日,T3出行公司CEO崔大勇指出。

全产业的协作和融合

随着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入局,参与这场变革的主体,也变得越来越多元,从传统主机厂到造车新势力,从互联网巨头到科技企业再到能源公司,这些参与主体也从单一的竞争关系,走向融合。

而围绕着出行产业的变革,也在这种融合中逐渐清晰。

对于参与者而言,无论是滴滴、华为、腾讯这样的新进入者,还是长城、北汽、一汽、东风这样的传统企业,都必须清楚的一点是,出行革命,根本无法靠一个企业或者一类企业来完成,而必须是全产业的协作和融合。

“T3出行的优势在于三大央企与三大互联网公司的结合,所以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互联网数据上有先天的优势。”崔大勇在发言中指出,从研发、制造到后期的服务,T3出行正致力于全链条的打通。

“T3出行并不是简单的进入出行行业分一杯羹,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未来无人驾驶阶段的运营商,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志向。” 崔大勇表示。

无独有偶,东风汽车斥资200亿人民币打造的东风畅行也致力于业务链条的打通。“要想在出行领域挣钱,一定要把相关的产业链打通,做全生态的业务才有可能产生赢利。仅仅从出行的角度来说,单方面的业务盈利还是有非常大的压力,滴滴的市占率90%,依然亏损。如果站在绝对垄断地位都是亏损的,后来者必须在其他的一些关联行业和价值链的扩展上做赢利模式的探讨。”10月26日,东风畅行总经理高立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而在张文辉看来,出行产业已经从单纯烧钱、拼规模、拼价格的1.0时代,迈向了拼质量、拼效率、拼服务的2.0时代,出行不再意味着单纯的A-B的位移,更重要的是在出行服务过程中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在传统主机厂入局并寻求新的业务模式的同时,连年的亏损也使滴滴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滴滴希望通过精益管理来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率水平,坚持在一定的低毛利水平下运营;另一方面,滴滴开始加入到电动车辆前期设计和生产之中。

“目前,滴滴有几个方向:一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快速发展,并倡导为共享出行定制智能汽车;二是面向未来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滴滴出行副总裁、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刘海江表示。

对于共享出行的未来,高立中指出,车辆等重资产是主机厂的优势,流量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但是从长期看来,凭借运营车辆以及地面运作能力的优势,主机厂更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原题《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盈利“魔咒”仍未打破》杜巧梅 宋豆豆)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盈利“魔咒”仍未打破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