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终于,重整的ST华闻(000793.SZ)有了新的进展。
日前,海南国资委旗下的海南联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联合”)和海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国资运营”)成为ST华闻的产业投资人。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同样在海南重整的凯撒旅业却未能获得海南国资的青睐,仅有3家意向产业投资人参与。而此番ST华闻重整共收到99家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其中7家产业投资人。如此巨大的反差,无疑让华闻和海南国资均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虽然ST华闻产业投资人遴选落下帷幕,财务投资人之间的博弈还在继续。但对海南国资而言,已经提前锁定了控股ST华闻的席位。
华闻集团的前身是1997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的海口管道燃气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人民日报社旗下企业入主,为其转型传媒产业埋下了铺垫;数年后更名为“华闻传媒”;此后,华闻数次易主,并尝试向文旅行业转型。

海南国资超6亿元重仓华闻
©摄图网
海南国资对ST华闻蓄谋已久的阳谋
事实上,海南联瀚举牌“救场”的味道十分明显。因为海南联瀚的实控人正是海南联合,其背后是海南国资委。海南国资下场后,华闻的股价逐渐远离低于1元/股的困境。
此前海南国资试探性的入场,为当下提前锁定华闻实控人地位打下了基础。由此,海南联合、海南联瀚以及海南国资运营在不经意间形成了一致行动人关系。
ST华闻:7年累计亏损超90亿元
2024年,ST华闻实现营业总收入3.36亿元,同比下降40.75%;归属净利润为-7.08亿元,同比增长35.60%;扣非净利润为-5.12亿元,同比增长30.32%。值得关注的是,ST华闻的文旅业务板块表现相对亮眼,但传媒业务和其他业务板块面临较大挑战。
即便如此,ST华闻的历任金主却十分亮眼。如今,ST华闻的实控人为国广环球传媒控股有限公司,背后的金主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此之前,华闻数次易主,从“华闻系”到“阜兴系”再到“大丰系”,各方资本虎视眈眈,轮流间接持股华闻集团。
尤其是2018年“阜兴系”爆雷以来,更是让华闻集团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铁卢”。华闻集团自2018年开始,累计亏损超过90亿元。2025年一季度,华闻集团亏损3050万元,亏损略有下降。
如今,海南国资正式宣布下海“救场”华闻,华闻股价随之有被明显拉高趋势。除此之外,受惠于海南区位的特殊性以及海南国资资产等因素影响,华闻也不可避免的被扣上了免税、自由贸易贸易港等相关概念股的帽子。
©摄图网
对比凯撒旅业:为何ST华闻更受青睐?
同样是重整,2023年凯撒旅业重整时,仅有三亚国资委旗下的三亚旅游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却还中途退出,最终并未获得海南国资的关注。凯撒旅业在海南的宏图霸业最终也付诸东流。
相比之下,ST华闻的重整吸引了众多意向投资人,最终被海南国资收入囊中。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凯撒旅业和ST华闻的业务转型有相似之处,均有文旅产业,这是海南作为自由贸易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均与海南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并不能简单的说,凯撒旅业在重整过程中缺乏与海南文旅产业协同基础,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凯撒旅业2015年借壳宝商集团实现上市后的5年间,注册地一直在陕西。特别是西安作为旅游热门城市,凯撒旅业的业务量有多少来于此?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直到2020年,凯撒旅业才决定将注册地由宝鸡变更为三亚,但实际业务中心还是在北京。显然,从这一点看,凯撒旅业的动机就不“纯粹”。
作为上市公司,变更注册地、注册分公司或者设立所谓的“第二总部”,确实可以享受在地税收等政策优势,但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显然更看重与地方长期发展,而不是为了短期优惠而变更注册地。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追求利益是人性使然,也无可厚非。但无论如何,对上市公司而言,变更注册地要慎重,因为利益是由游戏规则制定方设定的。
抛开产业基础,或许只能说海南国资对华闻也是有感情的。华闻对海南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特别是在华闻从事液化石油气业务时,其为结束海南无气化燃料的历史做出过特殊贡献。这种历史渊源,或许让海南国资对ST华闻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勉强来说,海南国资看重ST华闻的文旅业务、传媒业务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发展潜力。其次,海南国资对ST华闻的长期关注和布局,为其最终的参与重整埋下了基础。特别是海南联瀚的举牌,不仅稳定了华闻的股价,也为海南国资后续的介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以确定的是,海南国资的介入将为ST华闻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特别是海南联合旗下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布局,有望与ST华闻的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梁青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海南国资拿下华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