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六月流火,去哪躲躲?

作者:品橙旅游

从市场来看,避暑无非是上山、下海与下乡。

【品橙旅游】进入小暑节气,天气开始“蒸笼”模式。大江南北,一片哀嚎,国内国外,非蒸即烤。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中央气象台7月15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世界气象组织(WMO)预警,2025—2029年这五年间,有80%的概率出现最暖年份,全球升温超1850—1900年工业化前水平1.5摄氏度的概率达86%。

避暑1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这样的气候,催生避暑需求。

今年的避暑旅游是不是和天气一样,达到顶点?

避暑三件套

从市场来看,避暑无非是上山、下海与下乡。
海滨海岛目的地是亲子家庭亲水避暑的热门选择。途牛截至目前最新预订数据显示,三亚、青岛、烟台、威海、北海、大连、秦皇岛、福州、宁德、舟山等海滨海岛目的地备受亲子家庭青睐。

而在截至7月2日的数据中,携程平台显示,近一周国内亲子游目的地的关注度(PV)和订单量呈现显著增长,其中滨海避暑与西部自然探索成为两大核心主题,同时部分小众文化目的地因特色体验吸引亲子家庭,订单量飙升。

据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来看,2025年暑期亲子游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清凉优先”:家庭更倾向选择气候舒适、配套完善的滨海或高海拔目的地;二是“自然+文化”深度结合,如新疆、丽水等;三是小众目的地逆袭:大同、崇左等凭借差异化体验,从传统热门城市中突围。

嬉水与嬉冰是今年的重点,特别是有了室内滑冰场后中,即使四大火炉城市武汉,也开始了“自救”活动。如在黄陂开发了近10处漂流:最近很火的“森林窝囊漂”,顺着水流翻山越岭的“峡谷漂流”,在高空中旋转滑行的“玻璃漂流”,一次漂流三种体验的“玻璃峡谷漂流”……这里全都有。而面积相当于8个标准足球场的“甘露山文创城•武汉城建热雪奇迹”,不仅可以滑雪也可以嬉雪,让人忘记身外的炎炎烈日,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超大室内滑雪场,武汉城建热雪奇迹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45万人次。此外,位于武昌的WS热雪奇迹在今年暑假首周入园人数比放假前增长一倍,环比2024年同期增长了40%。

避暑2

黄陂热雪奇迹在今年暑期创造了“奇迹”

某专业水上运动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水上运动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旺季,但是今年因为天气的原因与价格优势,很多游客选择去云南玩水,扬州也很不错,各种团建、培训、减肥营之类的报名人数不少。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避暑旅游市场规模达1.2万亿至1.5万亿元。避暑目的地年均体感温度多维持在20.3℃至25.2℃区间,形成山岳、森林、海滨等7大类60个示范基地 。

6月30日,中国气象局在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中,发布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此次发布的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涉及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个市,不仅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11个传统意义上避暑资源丰富的北方省份,还涵盖了青海、西藏、四川、湖北、湖南、福建、贵州、云南、广西等高原及南方地区的部分路线。

气象与旅游合作前景大

现在,气象服务与旅游的关系日益密切。

除了中国气象局与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线路,2024年,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还发布了“避暑消夏好去处”,分别为山地、森林、乡村、滨海、湖泊、观星、人文七大类型避暑旅游资源。

“我们知道旅游活动高度依赖自然环境,雷雨、雷电、强风、高温这些极端天气不仅会干扰旅游活动的体验,更可能引发山洪、滑坡、游客中暑等安全事故。所以不仅是协会,气象服务供应商也十分关注旅游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因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市场也很大。”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对品橙旅游说,“协会愿意为企业与政府搭建桥梁,进行专业的调研以及工作指导。”

除了出行参考以外,气象在景区运营管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保障安全的服务网,也是激活文旅资源的催化剂,深刻影响着景区可持续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微信图片_20250716092635

©摄图网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旅游气象专委会/正研级高工杨彬介绍说,通过布设区域自动站,无人机巡测这种手段,景区目前实现了提前24小时的预判风险。现在的山地景区可以依据暴雨预警,及时去关闭峡谷路段,水体景区也根据风力等级来暂停或者调整游船的运营时间。在高温的天气下,景区也可以提前去启动遮阳棚喷雾降温等应急措施。既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通过规范应急处置,维护了景区安全性,让安全旅游成为景区的基础竞争力。

同时,在产品创新和效益提升方面,气象服务正推动景区从被动的应对向主动赋能转型。气候资源本身就是稀缺的旅游资源,而精准的气象服务能让资源价值最大化。例如目前北方的景区通过冬季降温降雪的预测,可以提前规划冰雪旅游线路,温泉度假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来延长运营周期。南方结合云雾出现规律,打造云海观赏、佛光观赏、“蓝眼泪”观赏等旅游专线。

杨彬说:“今年避暑游最大的特点就是康养旅居的火爆,现在人们不再仅仅是避暑的需求,还有康养、疗愈、研学、体育活动的需求,所以今年我们协会开展气候康养旅居认证工作,通过技术规范、技术标准,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评估,将对避暑旅游市场标准化起到推动作用。”

今年,很多城市也针对“避暑”的主题进行了不少工作,特别是东北三省,长白山、大连市、哈尔滨……为了争取避暑客群又上文艺演出,又是森林穿越、帐篷露营、热气球……各景区不断解锁清凉玩法。

山西四季分明、气候清凉,夏日平均气温18℃至28℃,白昼温差较大,因此在炎炎夏日到山西避暑旅游成为了大众游客的选择之一。据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秘书长郭玉敏介绍,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将“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打造作为重要抓手,根据省内各地气候条件及文旅资源特点,打造了不同主题的康养旅游产品,吸引不同客群体验各具特色的康养体验。比如在忻州、大同、晋中等地,根据当地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特点,重点打造文化康养、森林康养、运动康养、乡村康养及饮食康养,这些康养体验融入到旅游产品中,让游客有了多方位的体验。

2025年,面向避暑旅游需求,山西推出了五大主题35条旅游线路玩转山西好风光,其中,“晋享清凉·活力一夏”暑期游山西3条主题线路以及“三条一号公路”自驾游山西主题线路6条,为游客提供更多形式的出游选择和主题内容。

对此,许小峰强调,各地政府在打造避暑旅游品牌时,首先要真实,其次要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宣传,第三要做足功课,比如研学,要结合相应的教学课程或者说是引导员,结合参与者的需求做工作,让宣传更有针对性。

在旅游产品供给及旅游服务方面,郭玉敏建议,一是丰富避暑主题特色旅游产品,比如白天天气炎热,在旅游行程安排上,可安排文博及演艺场馆类、山水园林类旅游景点,夜晚以文旅街区、文创市集、城市夜游为主题的旅游场景,既能满足游客出游体验需求,也能规避艳阳旅行。二是聚焦场景打造清凉服务体验,各地在旅游服务场景中,比如在文旅街区、高速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通过设置水雾降温、清凉休息区、免费消暑冷饮、应急消暑药物、降温贴等服务,为游客提供良好旅行体验。(品橙旅游Lisa)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六月流火,去哪躲躲?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