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国家公园周年回眸,旅游开发借力“三如何”

作者:品橙旅游

10月12日,是第一批国家公园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国家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也为景区、度假区的发展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品橙旅游】10月12日,是第一批国家公园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来,国家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也为景区、度假区的发展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微信图片_20221020113619

未来,我国将有更多的国家公园建设完成,据媒体报道,目前,国家林草局正在研究编制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近期将对外发布。在已有方案中,已遴选出50个左右的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0%,将保护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虽然只有一周年,但“国家公园”的金字招牌已成为各省市区关注的热点,第二批国家公园也呼之欲出。

如何加入国家公园体系?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类型之一,属于禁止开发区域,以保护大面积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相关文件提出,部分国家公园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此外,各个地方可根据《国家公园设立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创建国家公园,再由国家评审创建方案是否合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审专家组成员苏杨早前曾在媒体公开表示,想要入选国家公园,首先要具有代表性,包括具有国家代表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或中国特有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集聚区,且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区域。

摄图网_501572841_wx_青海三江源保护区的藏羚羊群(企业商用)

©摄图网

此外,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入选区域需能维持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大尺度生态过程的完整状态,地带性生物多样性极为富集,大部分区域保持原始自然风貌,或轻微受损经修复可恢复自然状态。准入条件还包括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管理基础、全民共享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

对此,资深旅游业专家高舜礼从一位专业旅游工作者的角度分析认为,一年来的建设将加快探索国家级资源保护地的新型管理模式,今年3月下旬已向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一整套包括设立、保护、利用、管理、运行等在内的一套管理政策,为我国旅游开发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借鉴。

“按照国家公园建设总体规划,未来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龙头的三级构架体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3个层级),少数风景名胜区可能会纳入国家公园范围,如已纳入的武夷山,其它的一部分(含山岳型和自然资源型的景区)将被纳入第二或第三级管理层级,实行与国家公园一体化的管理运行体系。也就是国家公园建立后,在相关区域内不再保留或设立其他自然保护地类型,生态保护将一体化要求。除了管理体系入轨,其次是管理体制的并轨,也就是要执行国家公园规定的一切制度和办法,而不是过去的几套管理办法并行;再次,应该是人员工作职能、收费与开支、管理与考核目标等的逐步并轨。当然,需要研究理顺的问题也不算少,这也是某些风景名胜区观望和犹豫的原因。”高舜礼说。

目前,多个省市区都在积极创建国家公园,但专家表示,按照《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共有49个生态重要区域列入候选名单,只有名单中的区域才有创建国家公园的资格。

今年4月21日,国家林草局也发布消息称,在充分衔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生态工程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今年我国将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良好的区域,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据悉,东营先拔头筹,在第二批拟设立名单中列首位。

如何落地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理念是非常宏大的体系,其中“两山理论”是其核心,它突破了“只要经济增长,不要环境保护”的机械主义发展观和“只要环境保护,不要经济增长”的机械环保主义,形成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兼顾。

摄图网_500831603_wx_武夷山水(企业商用)

©摄图网

而国家公园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完善和增强绿水青山的保护机制,做大自然资本的理论与实践的产物。国家公园建设包涵景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多重概念,同时也为景区、目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首批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以来,我国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年建设,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新进展。” 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若山说。

他表示,国家公园建设不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更逐渐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并对我国旅游景区和风景名胜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启示作用:

一是严格管护措施,守住生态底线。建设和管理景区的工作者要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一切建设必须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建立和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景区管理制度、条例等,并严格执行。

二是增强生态意识,夯实生态文明基础。要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在景区和风景名胜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教育和文化活动,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夯实生态文明基础,实现旅游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互补互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延伸产业链条。深化生态文明,要以景区建设为突破口。要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围绕“绿色旅游”为发展目标,深度挖掘、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有效提升旅游品质。

如何接轨国家公园精神?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直都是景区和度假区评定的必要条件,而且新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也有生态文明建设的部分。” 资深景区规划师朱晓楠说。

如5A景区评定标准中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就有明确规定,对珍贵物种、资源类型都有要求。而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评定标准中更为详细,特别列出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条款,这充分表明旅游景区与度假区在生态建设中还有潜力可挖,有业者表示,现在景区开发主要强调硬件和游客舒适度,与生态文明不相兼容,这样的景区很可能后劲不足,未来发展堪忧。

图片1

(摘自《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2022)

那么在景区、度假区的发展建设中,如何平衡环保与发展的关系?其实可以借鉴国家公园的某些做法。

高舜礼认为,国家公园以保护生态和动植物资源为目的,但也不绝对排斥游览参观,国家公园设立的“游憩体验区域与线路”,类似于一类新型旅游景区,它强调社会公益性、对自然环境最小干预、适量配置公共设施、开展限流式预约参观,这也是目前世界通行的自然保护地旅游开发要求。第一批公布的国家公园中就有武夷山旅游景区,恰好说明了新旧包容、弃旧从新的这种关系。

2021年,总书记曾赋予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其实这也是国家公园以及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使命。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旅游发展也要自觉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提升旅游开发中的生态文明要求,充分释放旅游发展中的生态效应,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论”落地做出积极贡献。(品橙旅游Lisa)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国家公园周年回眸,旅游开发借力“三如何”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