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交旅融合新发现 乡村慢行待普及

作者:品橙旅游

近年来,交旅融合越来越密切,自2023年起交通部与文化和旅游部一起推出了两批“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品橙旅游】旅游与交通的关系不言而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古语就是最好的证明。通过道路,我们抵达另一个城市,通过道路,我们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微信图片_20250924084627_676_6

©即梦AI平台制作

近年来,交旅融合越来越密切,自2023年起交通部与文化和旅游部一起推出了两批“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正是这样的回应。

2025年7月,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印发《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加强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开展步道、自行车道等农村公路慢行体系建设。这是交通运输行业政策文件中,第一次提及农村公路慢行体系建设,将改变慢行交通只在城市建成区发展的旧观念,推动形成慢行交通“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近日,为落实好《行动方案》的工作要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综合交通发展促进分会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城乡慢行交通发展论坛”。论坛以“完善公路慢行体系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相关行业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推动城乡慢行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论坛中,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城乡慢行交通研究责任专家李磊表示,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系统一直随着我们的城市的发展、经济社会和文旅行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改变我们的城市,也将改变我们的乡村旅游体系。

当City Ride成为风潮

北京某通勤数据显示,早晚高峰骑共享单车的平均时速是 12.3公里,比公交车(含堵车)还快 5-8 分钟,这也是很多人选择骑车通勤的原因。但是更多的人骑行是为了“休闲旅游”,环公园、绿地、河湖,骑行既不会太累,又能比走路多看些风景。

自2022年起,骑行运动在我国迎来爆发式增长,据国家体育总局2024年统计,全国骑行人口已突破3亿,据小红书《2024户外生活趋势报告》显示,骑行相关的笔记发布量增速近400%,笔记量超180万篇,称得上是户外热门运动TOP1。

继City Walk之后,City Ride成为新风潮。截至2024年,北京、杭州等城市通过优化骑行路线及设施建设,将“骑行友好”打造为文旅新名片,而共享单车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参与门槛。

在广西明仕田园,绿道穿梭于自然与农耕景观之中,实现“一路骑行、一路风景”。在浙江,丽水、嘉兴、绍兴、台州等市的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几乎是全覆盖,景区里不仅有专用自行车,还有专用电单车。 在杭州,City Ride路线以西溪湿地为起点,途经天目山路、梅灵北路等景观道路,最终抵达风景如画的九溪景区。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在“总规”中提出要建设成为自行车和步行的友好城市的一线城市。目前,北京市昌平区的步行和自行车的交通专项规划成为中国第一个把“文旅”放到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专项规划,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一横四纵的昌平的骑行特色的网络。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黄斌表示,在2020年我们编制的北京示范性系统规划里面,我们就提出了包括有人行及骑行道的慢行交通体系的功能定位,它是治理城市大城市病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城市交通战略的重要支撑,是高品质、人性化、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活力健康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北京市绿道系统高质量建设指南》发布,提出绿道将联动商圈与公园,打造生态与商业融合的新消费场景。指南将绿道划分为城镇休闲、滨水游憩、社区、山区森林4类,梳理国内外37个城市174个案例后,面向人群的使用需求,形成19个使用场景,并细化为70项任务、140个提升改造要点。

“北京的慢行体系在过去的25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我们会发现它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开始不断的拓展到绿道到滨水,从儿童友好到全民友好,然后到现在的文旅,还有2017年出现的共享单车和现在的共享电单车的一些智能化的转变也在改变着慢行体系的发展,所以我相信慢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外延拓展。”黄斌说。

在“城市更新”理念提出后,其他的城市也开始重视慢行体系,像成都的天府绿道、浙江千岛湖绿道都在做单独的骑行与步行系统。上海也在全力推动区域慢行交通品质的提升:2024年,上海完成慢行交通体验提升项目120项,今年,上海将持续关注慢行交通提升工作,从完善慢行网络、强化空间融合、提升设施品质、建设精品区域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慢行系统,全年计划完成慢行体验提升“民心工程”项目120项。

乡村:骑行休闲的广阔天地

当然,骑友们更喜欢去乡村里骑行。

据悉,这是交通运输行业政策文件中,第一次提及农村公路慢行体系建设。毋庸置疑,《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推动乡村地区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改变慢行交通只在城市建成区建设的观念,形成慢行交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慢行交通不仅是绿色低碳交通方式,也是民众最普遍的旅游、休闲和运动方式。随着科技和经济发展,步行和自行车已不再是落后的象征,慢行交通友好性将是评价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昌平百里环形沟域是北京市唯一一条全部位于镇域内的环形沟域,始于流村环岛,涵盖平原、浅山、深山三种地形,全长62公里。沿路优美的风景、特色民俗村、红色革命历史、美味乡村美食等都能一网打尽。京城骑兵单车俱乐部主理人凌朝坤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组织骑友们体验了这个线路。

不过,在凌朝坤十几年的骑行经验中,还是感到一些不完备的地方。他说:“建议建一些独立的且连续的行车道,骑行标识要明显清晰,以保证骑行者的安全。此外,希望绿道可以跨市区串连起来,以方便骑行爱好者的长途骑行的需求,同时对于驿站的修建可以重视起来,建议可以利用一些现有的公交站点、小卖部或者是已有的设施改造或转型为骑行服务驿站,不仅可以休息、如厕,也可以有一些修车的设备设施,方便骑行者对自行车进行简单的修理。 ”

作为专业研究者,李磊对此表示十分认同,并透露在即将发布的中国公路学会标准《乡村地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指南》中对这些都问题会有所体现。

淳安环千岛湖慢行系统

淳安环千岛湖慢行系统

遵义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慢行系统

遵义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慢行系统

李磊说:“乡村地区慢行交通系统要根据乡镇区、村庄生活区、村庄生产区和村庄生态区,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形成空间独立、体系完整的网络。同时,应与城市建成区慢行交通系统、城乡公共客运系统、机动车交通等紧密衔接、相互协调。与城市慢行交通不一样,乡村地区慢行交通的通勤功能要求没有那么高,以旅游度假、休闲游憩、体育运动和文化体验为主。总结起来就是,推动城乡慢行交通体系的一体化发展,以及乡村地区慢行交通系统的网络化和功能化发展。我相信随着农村公路慢行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一定会极大改善广大乡村地区慢行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必将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和交旅融合的深度发展,不断提升民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对于能否形成国家层面慢行交通网络的问题,李磊回应称: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以交通文化遗产线路为文化核心,以骑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公路系统,推动“慢行文化线路”建设。当前,我们已向社会和相关部门提出“大运河慢行文化线路”和“国民公路318慢行文化线路”“京张慢行文化线路”的建设倡议。

当然,骑行不仅仅是休闲活动,更多的是乡村骑行、景区骑行与体育赛事相融合,可以说,这使得乡村骑行的未来发展空间更广阔了。

专访荷兰旅游局会展局中国首代杨宇:自行车王国是如何保障骑行优先权的?

品橙旅游:想请您谈谈荷兰的一些先进做法,以及对中国有哪些借鉴作用?

杨宇:荷兰的自行车出行发展的历史较早。旅游是通勤的一个“副产品”,一开始发展动力并不是为了满足游客,而是满足当地居民的出行需求。荷兰这种“根植于本土的实际需求”的出发点,实际上与我国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都是大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在哪些方面满足需求。但是,这两个国家之间也有很大不同,一个特别明显的不同就是体量的问题。

从旅游的角度来讲,正是因为它的环境友好度、通达性、覆盖面首屈一指,骑行成为了特别适合在荷兰深度游览时的一种旅游方式,也使得荷兰的这种旅游方式在众多的欧洲国家中脱颖而出,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产品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记忆点。

其实,纵观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在这方面也是走在前列的。非机动车道的覆盖面和通达性在这方面是很超前的,但是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在影响我们目标的实现。

在荷兰我要骑自行车去哪儿,基本上直达目的地,开车反而到不了。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行车优先权”。

在道路上也一样,自行车优先,而且他们的道路设计是双向的,城市规划是站在骑自行车的人的角度来思考便利性。

从旅游便利性的角度来看,也有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在荷兰骑自行车可以带人,汽车搭载自行车也是可以的。汽车上有专用的自行车的托架,自行车托架上有一个与汽车牌号相同的号牌,这样也不存在遮挡号牌的问题,也是非常便利的。所以自行车产业在荷兰十分发达,去年荷兰自行车产业总值达20亿欧元。

品橙旅游:由于城市和农村的慢行体系不太一样,所以也想请您介绍一下荷兰乡村的慢行体系是怎么样的?

杨宇:荷兰乡村慢行体系是这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它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它和机动车系统是完全分离的。其次,乡村的自行车交通设施基本上都是双向的,在不能同时满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的时候,优先权永远是给自行车和行人。

品橙旅游:国内乡村公路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是货车和非机动车混行,该如何解决呢?

杨宇:这实际上是过境交通和本地交通之间的区别,在荷兰,过境交通和本地交通有一个层级划分,过境交通基本上是单修一条路。

品橙旅游:我们国家高铁进入了很多的县级市,所以也想请您再说一下铁路如何与自行车进行接驳?

杨宇:荷兰铁路与自行车链接有这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铁路公司提供共享单车。通勤的人会买铁路公司的月票或交通卡,这些卡可以提供刷自行车的权限,但是车也要换到火车站。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骑行的人可以推自己的车到特定的自行车车厢。火车站也有存车处。

其实这些设施也是后来改造完成的,现在只是需要一些理念创新、流程调整,也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同步。

慢行交通呼唤文明骑行

骑行是绿色低碳出行方式,也是广大民众热衷的旅游休闲和体育运动方式。近年来,公路骑行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爱好者的青睐。然而,公路的慢行服务功能相对薄弱,骑行者和机动车相伴而行,给公路交通带来安全隐患。在“第二届城乡慢通发展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让公路变得更人性、安全、便利、舒适和美丽,呼应2025年全国绿色出行宣传月活动,由石景山区自行车运动协会王敏秘书长宣读了《关于“共同营造骑行友好公路环境”的倡议》。呼吁骑行者以身作则,文明骑行;机动车礼让包容,和谐同行;全社会协同推进,共建共享,共同绘就一条人人向往的骑行友好之路!(品橙旅游Lisa)

微信图片_20250924100217_984_7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交旅融合新发现 乡村慢行待普及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