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品橙 | 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每天带来及时、专业的旅游行业资讯,欢迎查找并添加微信公众账号pinchain

旅游业有多脆弱?一场意外就可能“停摆”

作者:品橙旅游

当代中国旅游企业,曾在行业红利期飞速扩张,却很少经历真正的 “大考”。

【品橙旅游】比起其他行业,旅游业的 “抗风险能力” 天生薄弱 —— 它不像制造业有实体库存缓冲,也不像互联网行业能快速切换服务场景,旅游产品的核心是 “体验”,而体验的实现,极度依赖外部环境的稳定。

当代中国旅游企业,曾在行业红利期飞速扩张,却很少经历真正的 “大考”。直到新冠疫情三年冲击,无数景区关停、旅行社倒闭、酒店空置,才让全行业感受到切肤之痛:原来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能让多年积累的业绩化为乌有。

而这,只是旅游企业要面对的外部风险之一。

摄图网_501640739_泰国湾海岛暴风雨自然灾害(企业商用)

©摄图网

一、这些外部风险,正在改写旅游行业格局

1.流行疾病:不可预测的 “暂停键”

新冠疫情不是个例,全球化背景下,各类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远超想象。对于高度依赖人员流动的旅游业来说,一旦出现公共卫生危机,游客会本能减少出行,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全产业链都会被直接冲击,且恢复周期往往长达数年。

2. 地缘政治:看不见的 “壁垒”

东南亚曾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但缅甸内战、东南亚电诈等问题,让中国游客对当地安全性产生质疑,出境游人数断崖式下降;近期日本部分政客发表不当言论,引发中方反制,赴日旅游也瞬间降温。地缘政治的波动,往往不受企业控制,却能直接改变游客的出行选择,让企业前期的市场投入付诸东流。

3. 气候变化:日益频繁的 “拦路虎”

今年以来,河北承德、北京、天津蓟州、广东、贵州榕江、湖南等地先后遭遇极端天气,导致交通阻断、景区关闭,已经预订的旅游产品被迫取消,企业不仅要承担损失,还可能面临游客投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户外旅游、自然景区的影响将愈发明显。

4. 经济波动:最直接的 “筛选器”

旅游是美好生活的标配,但前提是 “有闲有钱”。在消费预算中,旅游始终排在末尾 —— 一旦经济下滑,消费者首先会砍掉旅游这类非必需支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团建,都会优先压缩出行成本,这对中高端旅游市场的冲击尤为显著。

二、应对外部风险,旅游企业要做好三个“跨”

外部风险无法完全规避,但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核心思路只有一个: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跨区域配置:打破行政边界,分散地域风险

大型旅游集团应跳出 “一个市、一个省” 的局限,在西北、东北、华北、华南、华西、华中等不同旅游市场板块布局资产。比如在北方布局滑雪度假型项目,在南方打造滨海旅游区,在西南开发山岳型景区 —— 不同区域的风险互不关联,即使某一区域因极端天气、政策变动、游客喜好受影响,其他区域的业务仍能正常运转,保障企业整体营收稳定。

2. 跨产业配置:延伸产业链,增强抗风险韧性

单一业务模式的抗风险能力最弱,旅游企业应尝试跨产业投资,覆盖景区、酒店、游乐设备、旅行社、规划院等多个领域。比如景区可以投资城市或目的地酒店,旅行社可以与景区集团合作开发定制化产品,游乐设备公司可以为自有景区提供支持 —— 形成 “上下游联动” 的产业生态,即使某一环节受冲击,其他业务也能弥补损失。

3. 跨类型配置:丰富产品矩阵,适配不同需求

同一领域内,也要避免产品同质化。以景区为例,不应只聚焦一种类型,而是要兼顾山岳型、滨海型、主题乐园型、沙漠型、滑雪度假型等多种形态。

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受外部风险的影响程度不同:极端天气可能影响山岳型景区,但主题乐园受影响较小;经济下行时,中高端滨海度假可能遇冷,但平价主题乐园反而可能迎来客流增长。丰富的产品矩阵,能让企业在不同风险场景下都有 “退路”。

三、风险面前,稳健比扩张更重要

旅游业的脆弱性,决定了企业不能只盯着短期收益,更要重视长期稳健发展。外部风险从未消失,反而在全球化、气候变化等背景下愈发复杂。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把外部风险管理放在第一位,通过 “跨区域、跨产业、跨类型” 的资源配置构建抗风险屏障,才能在行业波动中站稳脚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毕竟,能熬过风险的企业,才能等到下一波行业红利。

(作者:张功赞,世界旅游研学组织特聘专家、中景职联副会长)

转载请注明:品橙旅游 » 旅游业有多脆弱?一场意外就可能“停摆”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